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琥珀消研社,作者 | Kinki
3月底,蘇泊爾發布了2020年財報之后,就迎來了兩個新動作,一個是公司高管出現了變動,新任總經理由曾在飛鶴、雀巢等知名快消品牌工作的張國華擔任,希望其豐富的經驗能夠幫助蘇泊爾在營銷、渠道上取得新進展。
另外,在3月底的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蘇泊爾正式發布了廚房黑科技產品——“小C主廚料理機”,還攜帶了旗下廚房小家電、環境家居電器和廚衛電器共百余款產品亮相展會。
作為小家電的龍頭企業,與同期發布年報,實現營利雙增的九陽電器,和在三季報中利潤增長幾乎翻倍的小熊電器相比,蘇泊爾去年的業績卻營利雙降,一系列的新動作和嘗試,是不是意味著蘇泊爾對轉型“小家電市場”,有了新的方向?
01 蘇泊爾背后的大老板:成也SEB,敗也SEB
“琥珀消研社”首先要提醒的是,很多消費者不知道,蘇泊爾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外資品牌了。蘇泊爾在2006年開始跟法國知名小家電企業SEB進行戰略合作,并在07年“賣身”于SEB,SEB正式成為蘇泊爾的大股東。
90年代,蘇泊爾發家于一個知名的國企品牌“雙囍”,那個年代,對不少家庭來說,擁有“雙囍”壓力鍋,是生活品質的體現,而“雙囍”背后的代工廠,正是蘇泊爾的前身,由蘇增福帶領的團隊。
當年,在計劃經濟的影響下,由于具有渠道優勢,“雙囍”躺著便占領了市場。一直給“雙囍”代工的蘇增福,雖然壓力鍋做得好,但也只能是做代工,每年還得繳納品牌費,比自己的利潤都還要多。
在這個背景下,也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蘇增福決定出來單干,他所成立的蘇泊爾品牌,僅用5年就占據了壓力鍋市場50%的份額,其后,蘇泊爾一步步拓展炊具的品類,高峰時期,市場上10個鍋,就有7個是蘇泊爾的。
2004年,蘇泊爾正式上市,上市不久,蘇泊爾就遇見了SEB。當時SEB決心進入中國,不是收購蘇泊爾,就是收購愛仕達,權衡之下,作為炊具兩大龍頭之一的蘇泊爾,不愿對陣SEB和被SEB收購的愛仕達,蘇增福決定賣掉蘇泊爾。
被SEB收歸之后,SEB和蘇泊爾之間有過一段蜜月期。SEB為蘇泊爾提供的核心技術,支持蘇泊爾走過一段高速成長期,同時也為蘇泊爾帶來不少外銷訂單。
據2020年財報顯示,蘇泊爾去年的外貿業務占了總營收的1/3,而且盡管全球都受疫情影響,外貿訂單仍有12.08%的同比增幅,而國內的主營業務收入,則同比下降了12.71%。
但SEB的加入,顯然也帶來了一些別的問題,過分依賴于SEB提供的技術,導致蘇泊爾無心投入自研發,過去十年間蘇泊爾幾乎都沒有投入研發費用,這幾年開始有所投入,但比例依然不大。
而且,蘇泊爾自SEB引進的廚衛技術,含金量有多少尚不好說,這些年來,過度依托于SEB的發展,蘇泊爾也被外界認為是SEB的“亞洲代工廠”,為SEB提供亞洲的勞動力紅利。
再者,盡管SEB為蘇泊爾提供了外銷這條出路,但對SEB來說,旗下不止蘇泊爾一個子品牌,到了海外市場,SEB的資源會不會“有所偏心”,這也不好說。
02 從炊具轉型小家電,蘇泊爾拼不過“年輕品牌”了?
所以,”琥珀消研社”認為,對蘇泊爾來說,其重心始終還是在國內市場,但問題是,國內市場似乎也走得不那么“順”。
其實,蘇泊爾很早就知道,光做炊具的話,行業天花板很快就會到來,這種情況跟格力空調很像,當你已經做到了行業的龍頭了,再抓著一個品類做到極致,發展也會受限,所以蘇泊爾早就決定要擴充品類,向小家電發展。
上市兩年后,蘇泊爾就將公司名稱從“浙江蘇泊爾炊具股份有限公司”,改為“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刪掉了“炊具”兩字,蘇泊爾選擇與SEB合作,也有出于對SEB的小家電生產和技術能力的考量。
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確的,早從14年開始,炊具的整體市場規模就在持續下跌,反映到在蘇泊爾的銷售業績上,就是炊具銷售的占比也在逐漸下滑。
積極發展小家電的蘇泊爾,其市場份額也不低,跟美的和九陽三者聯合起來,壟斷了大部分的市場,特別是在線下渠道,這三位“老大哥”具有很強的渠道優勢。
因為小家電的品種繁多,單品價格也不高,對線下渠道的經銷商而言,要讓他們愿意大量鋪貨,就必須為他們提供“足夠多”的品類,提高消費者的購買率,當然,也要給到經銷商一定的利潤空間。
光是這兩點,對想要新進入這個市場的小品牌來說,就是一個不小的壁壘。一來,小品牌很難像上面三位“老大哥”那樣,有資本形成規模效應,來降低單品的成本,二來,在價格上,新品牌也很難給到像“蘇九美”那樣的利潤空間,所以,如果線下渠道一直發展下去,“蘇九美”會形成越來越深的渠道壁壘。
可是,“琥珀消研社”認為,線上渠道將一切都打破了,給新品牌賦予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事實上,比起空調、電視等大家電,體積小且無需安裝的小家電特別適合線上渠道銷售。去年,小家電的線上零售占比已達82.8%,在疫情的影響下,增幅更大。
為此,像小熊、摩飛等新興小家電品牌也紛紛冒頭,打破了“蘇九美”壟斷的時代。目前,小熊電器的線上占比已經達到95%,美的、九陽也到了70%以上,在這一方面,蘇泊爾明顯有所落后,其線上渠道的占比仍不足60%。
對“小熊們”來說,繞開傳統渠道改走線上,是為了避開跟“蘇九美”等壟斷品牌的競爭,但也正因為這個決定,讓小熊、摩飛等新興品牌在新營銷方面,有了更深厚的積累,對粉絲而言粘性也更強。
當然,如果要談蘇泊爾是如何在“新營銷”上一步步落后的,本質上還是因為兩者在品牌基因和氣質上的差異。
目前,95后、00后已成為新時代主流消費群體,如果說70、80后的消費者更講究商品的性價比和實用性的話,那現在Z世代的消費群體,則更容易被新事物、新媒介所影響,對年輕人而言,能夠觸達他們的營銷,是要“走心”的。
以小熊為例,“單身女性”“幸福感”“萌萌噠”這些都是他們品牌宣傳中的關鍵字,給人溫馨和貼心的感覺;而九陽的幾款榨汁機,則在“網紅”風格上發力,顏值、健康生活等標簽,都是能抓年輕人眼球的內容。
反觀偏向嚴肅的蘇泊爾,在這方面則有點薄弱了。雖然去年蘇泊爾邀請了流量明星王源作為品牌代言人,但代言人跟品牌之間的連接,是兩者對公益的熱愛和對夢想的堅持,相比之下,這個故事就生硬多了。
作為一個消費者,未必不知道新興家電品牌的質量可能較次,但對他們而言,一旦要他們在傳統小家電和網紅小家電之間作出選擇,很多人還是會選能給人幸福感的,會講故事、有情懷的后者,這就是蘇泊爾跟“小熊們”之間的區別。
而且,因為小家電本身的技術含量不高,也就是說不存在技術專利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及時捕抓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才是這類產品的“核心差異”,而在這方面,小型企業的反應速度會比蘇泊爾更有優勢。
在互聯網基因已經滲透至每個消費者的時代里,蘇泊爾在小家電渠道上的發展,確實是落后了。其落后不在于產品技術,也不在于品牌規模和優勢,而是在于在這個公司體量之下,對市場的響應速度,這其中就包括了線上渠道建設,和產品規劃等問題。
03 面對爆發的“小家電市場”,蘇泊爾如何跟上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小家電市場規模達4020億元。2021年我國小家電市場規模將達4868億元。小家電市場正在向上“爆發”,蘇泊爾該如何跟上腳步?
其一,就是要走出“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