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掀起了一股“缺芯潮”。
汽車、手機以及電腦都受到了影響。有報道稱,由于芯片短缺,蘋果公司或延遲Macbook和iPad這兩類產品的生產。此外,蔚來汽車公告稱,受芯片短缺影響,“江淮蔚來”合肥制造工廠暫停汽車生產活動5個工作日。
事實上,今年以來,汽車領域,本田汽車、通用汽車、豐田汽車、沃爾沃、福特汽車、菲亞特克萊斯勒等全球多家車企宣布,因“缺芯”減產或者停產機會。消費電子等領域,三星、索尼、富士康等均發出預警,其旗下產品或將延長出貨時間,或將減少出貨量。
全球芯片產業缺貨、漲價
8英寸晶圓、12英寸晶圓陸續因為產能緊張而不斷地漲價,但隨著“芯片晶圓”緊缺,“多米諾骨牌”效應也開始逐漸蔓延開來,晶圓漲、材料漲、PCB板漲、封測漲……
據報道,臺積電、三星電子、中芯國際、格羅方德、聯華電子等大多數芯片制造商都是滿負荷運轉。晶圓代工產能吃緊,8英寸晶圓代工價格在第一季調漲后,二、三季有望持續調漲,將有助推升晶圓代工廠運營表現。
中欣晶圓總經理郭建岳對第一財經表示,8英寸硅片成品,目前一片是40-50美金,沒漲價之前是30多美元一片;12英寸硅片成品,是80-100美金/片。目前訂單不斷增加,客戶的產能不斷增加。具體來看,國外對12英寸需求更多,國內12英寸、8英寸的需求都增長很多。
郭建岳認為,芯片價格上漲,短期對制造商有好處,但長期會有一些負面影響,有些廠家可能會追逐熱錢,導致質量下降。目前來看,疫情是芯片供應緊張的原因之一,而隨著全球疫情得到控制,緊張局面會有所緩解。
產業鏈上哪個環節將獲利?
據悉,芯片制造環節包括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整機產品;需要的材料有硅晶圓、光刻膠等;需要的設備有光刻設備、刻蝕設備等。成品芯片廣泛應用于電腦、手機、通訊、汽車、存儲、航天、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等。
云岫資本合伙人趙占祥對第一財經表示,晶圓漲價核心還是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投資方面,要去投一些護城河很深的公司。
信達證券首席分析師方競對第一財經表示,芯片漲價的情況下,相對受益的是半導體生產端,相對受損的是品牌端。但,對手機品牌影響是相對偏小,其應對的方式更靈活,也相對更及時。同時,手機廠商在面對缺芯的時候,會有一些策略,例如終端廠商提價。未來來看,缺芯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消費者要習慣電子產品越來越貴。所以,從產業鏈上來看,下游環節——成品環節漲得最兇。此外,越細分越小的領域漲價可能更兇。
方競認為,從長遠來看,二手設備是對中國半導體產能是一個有益的補充。但是,產能從建設到產出需要時間,二次設備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缺芯還會持續至少一到兩年的時間。 二級市場來說,產能為王,有三個投資主線:第一個是誰有產能;第二個是誰能拿到產能;第三個是誰能幫助建設產能。在芯片設計這邊,至少在目前二級市場投資,建議是把握住龍頭公司。
Third Bridge高臨咨詢論壇組助理副總裁姚永浩對第一財經表示,制造領域投資機會不多,消費電子領域有很多芯片以及設計細分的領域,AI、云等的領域還有很多機會。芯片漲價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因為快速提升產能不現實。對于晶圓廠來講,建廠房、采購設備需要很長的周期和很大的資本開支。
姚永浩指出,以中芯國際為首的中國半導體代工廠,將來一定要在制成上的不斷演進。隨著晶圓廠的資本支出提高,將帶動未來設備規模逐漸增長,整個產業鏈存在國產替代的機會。從另一個層面上來看,在半導體制造中的耗材也是有一定的機會的,雖然其利潤水平不一定很高,但從技術上來講較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