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PO早知道》報道,國內共享電單車服務商松果出行計劃于今年赴美上市,募資規模預計為3億美元。截至目前,松果出行尚未對此作出回應。
天眼查數據顯示,松果出行曾在2018年獲險峰長青的天使輪融資,此后并未公開公布其融資信息。
松果出行成立于2017年8月15日,已經算是共享電單車行業的元老級入局者。松果的創始人翟光龍曾是美團創始團隊的成員,并且曾就職于螞蟻短租,于2014年離職創業。
圖片來源:松果出行官網
松果出行在共享兩輪車行業并不“出圈”,原因之一便在于它把目標瞄準了中國更加下沉的市場,即一些縣城和縣級市。據悉,松果電單車已落地全國24個省、近1000個縣城。相比之下,另外三家共享電單車巨頭哈啰、青桔以及美團則更加主攻三、四線主流城市。
松果出行稱,中國縣域城市是目前共享出行最大的藍海市場。共享電單車能夠滿足用戶3-10公里的出行需求,在土地面積更小的縣城,反而能夠更大地發揮其用武之地。因此,松果出行立志于打造一個“中國大縣城市的統一出行平臺”,且目前并無打入一二線城市的計劃。
據數據顯示,一輛共享電單車的成本在2000~2500之間,運維成本每天就需要3元,除此之外,還有電池成本、車輛維護以及鋪設等方面的投入等等。而對于用戶來說,起步價行業內大多為2元20分鐘,后續每超出10分鐘則加收1元。雖然共享電單車依舊面臨重資產、重運維、高損耗等問題,松果出行還是實現了兩年的全面盈利。
不過縱觀共享電單車行業,還是逃不過哈啰、青桔、美團三家出行行業巨頭”三國鼎立“的態勢。巨頭們在吃了一二線城市共享電單車嚴格管制的閉門羹后,紛紛加速在非一二線城市的車輛投放。除了不斷地訂購共享電單車訂單,滴滴青桔還將共享電單車視為重要的業務方向。
曾經的共享單車“彩虹大戰”依舊在如今的共享電單車賽道上演。除了此前提到的三家巨頭,其他品牌例如松果出行、街兔、永安行、密步、騎電單車、喵走、喜寶達等也在加強自己在三四線城市以及縣城的布局。
的確,一些下沉市場城市對共享電單車放開管制,但無序競爭、亂停亂放依舊是其面臨的一個長期問題。
在經歷了共享單車曾經的”一地雞毛”之后,人們發現,一味地追求“流量邏輯”、“用戶思維”反而會再次走入共享單車的死胡同。松果出行的CEO翟光龍曾表示,共享出行是公共交通,不僅要關注用戶需求,還要關注行業需求、政府監管需求以及安全需求。因此,共享電單車應該更多地與當地政府建立穩定良好的政企關系,獲得政府的準入許可,同時增強其產品的自身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