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調皮電商 木芯
兩周前,耐克阿迪達斯因為歧視新疆棉花遭到國內消費者抵制,多位明星宣布與耐克阿迪達斯解約,各地出現連夜排隊搶購國潮商品的新聞。
當時輿論界一片歡欣,大家都覺得國產品牌上位的機會來了。
尤其是安踏,因為恰好在3月24日發布了財報,顯示2020年實現凈利潤51.62億元人民幣,超過同期阿迪達斯的4.29億歐元(折合人民幣33.14億元),且國內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5.4%,僅次于耐克、阿迪達斯的25.6%、17.4%,大有趕超之勢。
但對時尚產業來說,體量和咖位有時不是一回事。
我們之前就分析過,目前安踏的利潤大頭來自其收購的意大利品牌FILA,還不是整體收購,只是收購了FILA在中國大陸及港澳的商標運營權,產品及設計與原品牌還是高度共享的。靠安踏本土的產品設計和品牌營銷,根本撐不起高端市場。
從安踏集團的品牌矩陣來看,大眾所知道的ANTA體育根本撐不起高端市場
相比之下,李寧在時尚調性上好一些,但要用李寧目前的產品系列去填補耐克阿迪留下的巨大市場空缺,就像突然要用川菜滿足習慣吃自助餐的挑剔食客一樣,顯得捉襟見肘。
尤其是這兩年頗受年輕人追捧的潮鞋,原本是耐克阿迪的天下。抵制耐克阿迪,幾乎等于滅了整個潮鞋圈。
品牌商,經銷商,潮鞋平臺,黃牛,潮鞋愛好者,已經是一個不小的生態,諸多利益捆綁。這些人不可能原地解散,只能是更換炒作目標。國產潮鞋原本在潮鞋圈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小透明,突然被拱到舞臺中央,這樣的“小股”,“莊家”又好操盤,于是很快出事了:
網友爆出,發售價為1499元的李寧韋德之道4銀白款,在潮流電商平臺得物上被掛到近5萬元,溢價31倍。
盡管涉事平臺得物迅速回應稱,該價格是賣家個人設定,并且實際上“有價無市”,在該價格下并無或極少有成交。但炒鞋風氣蔓延到國貨,在官方看來依然是個敏感信號。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六家官方媒體迅速發出批評,要求狠剎這股歪風邪氣。
得物因此做出下架20款價格波動較大的國產潮鞋,并封禁三個惡意操縱價格的賣家賬號。
于是潮鞋圈就出現了下面這樣奇怪的局面:
大眾抵制耐克阿迪達斯,支持國潮,鞋販子聞風而動,去炒小眾國潮,一不小心炒糊了,官方發聲愛國情懷不能炒,平臺下架國潮鞋,只剩耐克阿迪還能正常炒。
最后潮鞋玩家全體鞏固一個認知:還是得炒耐克阿迪!
目前得物平臺上的耐克正常在售,接近9萬一雙的潮鞋顯示成交119筆
反轉來得如此之快,難怪圈內有人猜測,這波是不是鞋販子的反向操作,為的就是拯救手里的阿迪耐克存貨?
畢竟國潮就算再火,也不至于幾天抬到五萬,掛這個價格根本成交不了,賺不到錢,除了吸引眼球,制造新聞,還有什么好處呢?
更憋屈的是李寧安踏。全民力挺沒兩周,又被全民痛罵。
在光明日報《國產球鞋遭熱炒漲價數十倍,受損的終是消費者》的評論文章下,一些不了解潮鞋運作規律的網友,誤以為漲價是廠商在背后主導的,怒斥李寧安踏“黑心”,不少人表示要轉而支持耐克阿迪。
這真是天大的冤枉。
如果用炒股類比,炒鞋完全是二級市場的力量在推動,與廠商幾乎沒有關系。廠商在炒鞋中唯一的“貢獻”就是發明了“限量”的玩法,饑餓營銷,故意造成供需不匹配,為鞋販子的炒作提供了基礎條件。
當然,對李寧安踏來說,如果趁這個機會占據潮流商品“高地”,對提升品牌逼格,搶占耐克阿迪達斯留下的高端市場空白會很有幫助,這也是目前他們亟需的。如果不是出現上述極端漲價,他們對適度炒作,恐怕也是樂見其成。但要說他們親自下場推動,那是真不可能。
至于漲價31倍這種騷操作,到底是看好國潮的人用力過猛,還是支持耐克阿迪的人在用反向陰招,真真假假,很難說清。
不過,這次事件看似偶然,其實暴露了國潮的“上位之路”有個繞不開的障礙:
那就是我們缺乏時尚話語權,而且這在短期內很難改變。
前幾天洪晃有條微博傳播很廣,也是表達了類似的意思,“今天的中國是時尚產業最大的市場,但中國沒有時尚產業,只有服裝工業。中國的時尚輿論緊緊被海外媒體控制著,中國品牌的存在空間總是被擠壓。”
以潮鞋為例,球鞋文化的故事也許需要很多年的積累,“炒鞋”這種操作本來是個捷徑,就算故事講得還不太行,只要把市價炒上去,投資溢價會直接賦予品牌價值。但這條路已經被證明行不通。
有網友評論覺得這是雙標,憑什么耐克阿迪可以炒,國貨就不能炒?得物上近9萬一雙的耐克不用下架,李寧5萬就得下架?這不是把“市場”拱手讓給別人嗎?
這是價值觀的差異。耐克阿迪的“限量款”玩法,在全球開創了巨大的潮鞋二級市場,國內的玩家也很多,即使炒鞋這種類金融玩法有很多風險,2019年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還曾發布過《警惕“炒鞋”熱潮 防范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但要在國內強令禁止阻力就太大了。
現在炒鞋風氣剛剛蔓延到國貨領域,要剎住則很容易。既然已經明確看到了風險,怎么可能還會允許在國貨身上開這個頭,埋這個雷呢?
抄不了炒鞋的近道,國潮要如何吸引現在熱衷炒幣炒鞋炒盲盒炒一切的年輕人,是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
再退一步說,如果李寧安踏等國潮有更多值得“炒”的時尚單品,有能滿足更多玩家喜好的產品,用產品接住大家對國貨的“熱情”,不至于把關注集中在某幾個產品上(李寧這次被“炒”的高度集中在“韋德之道”這單個系列上),價格可能也不會突然飚這么高,或許就不會觸發紅線,為國潮上位爭取到更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