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傳言赴港二次上市卻“不予置評”的攜程(TCOM.NASDAQ)終于揭開面紗。4月6日晚間,攜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網站提交了初步招股文件(聆訊后資料集),隨著赴港二次上市的持續推進,全球首家同時在美國和中國香港同時上市的在線旅游企業即將誕生,攜程也將迎來新一輪價值重估。
二次上市終于明朗化
早在2019年底,就有消息傳出,包括攜程CEO孫潔等在內的攜程高管,曾分批見了不少投行,并啟動赴港二次上市的計劃。但隨著疫情發生,攜程所有業務都因此遭受重創。公開資料顯示,其股價也曾一度從疫情前2019年12月的每股35美元下跌至后來的每股20美元,2019年第四季度,攜程凈營收為人民幣83億元,疫情發生后,攜程在2020年第一季度、二次季度的凈營收分別僅有47億元及33億元。這也直接導致攜程回港二次上市的進程放緩了一年多。
根據攜程最新財報顯示,2020年,攜程集團的GMV為3950億元,全年凈營業收入為183億元。若不計股權費用報酬,攜程集團2020年四季度的營業利潤率為10%。2020年第四季度,攜程集團的凈營業收入為50億元,歸屬攜程集團股東的凈利潤為10億元,第四季度毛利率82%。
如今,攜程赴港二次上市事宜終于明朗化。招股文件顯示,2018年至2020年,攜程在產品研發費用上的總支出3年累計高達280億元。攜程的自研技術在為整體運營提供了支撐,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虛擬現實等技術長期為供需兩端提供技術賦能。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攜程的移動應用程序已實現近75%的自動化支持。
從攜程的收入構成來看,住宿預訂、交通票務作為拉動攜程營收的“兩架馬車”。根據易觀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攜程在中國市場提供了數量最多的機票及酒店住宿產品,產品和供應鏈的規模化效應也為攜程創造了價格優勢。
根據易觀報告,按商品交易總額統計,2019年全球前5大旅行平臺在總市場份額的占比為7.0%,其中,攜程集團占比為2.3%,較第二名高出0.4個百分點;同口徑下,2019年,中國前5大旅行平臺在總市場份額的占比為21.5%,其中,攜程集團占比為13.7%,較排名后四位的旅行平臺市場份額占比總和高出5.8個百分點。
據悉,攜程平臺中等及以上消費水平人群占比為82.2%,95后~80后人群占比為77.7%,其年輕且高凈值的特征明顯。攜程也在招股文件中明確將高頻次的短途周邊游,作為集團下一階段在產品上發力的重點。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國內短途游和本地游成為攜程業績復蘇的關鍵動力。招股文件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攜程省內酒店GMV同比增長達20%以上,景點門票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加超過100%。截至2020年的年底,當地玩樂的供應商數量同比增長25%以上。
重新估值的機會
在招股文件發布前夕,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發布“旅游營銷樞紐”戰略,該戰略擬通過“1+3”的模式推進:以一個“星球號”為載體,聚合流量、內容、商品三大核心板塊,疊加旅行場景,打造開放的營銷生態循環系統,旨在創造新的交易場景,通過內容轉化和營銷賦能為泛旅游行業創造增量收益,并助力行業伙伴運營好自身的私域流量。
梁建章表示,此次“旅游營銷樞紐”戰略體系將覆蓋全域旅游場景,可實現找產品、找優惠、找攻略、訂交通、外部流量、私域流量等用戶端與商戶端需求的一站式連通。不論是目的地、酒店,還是玩樂達人、旅行愛好者、各個平臺的內容創作者,都可以入駐“星球號”,在這里發掘旅行營銷新樂趣,實現內容到交易的價值轉化。
攜程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潔展望了全球旅游業的復蘇前景,并強調攜程國際化依然存在巨大的成長空間。“內容生態”未來將成為攜程國際化征程上的新助力。
“二次上市是已上市公司將其部分發行在外的流通股股票在非注冊過的另一家證券交易所上市。對于攜程而言,二次上市可以增加現金流、分散風險。同時,我們也看到在中概股在美股市場被低估的問題,所以此次攜程赴港二次上市,也是在為自己爭取被重新估值,提升市場價值的機會。”華美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易觀報告指出,2025年,國內旅游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0.1萬億(1.6萬億美元)。全球旅游市場規模預計將于今年恢復增長,并將在2025年達到7.1萬億美元的規模。人均旅游消費方面同樣潛力巨大。2019年國內人均旅游消費為158美元/次,遠低于美國游客的873美元。旅游廣告市場規模預計從2019年的946億元(146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1393億元(215億美元)。營銷體系的革新不僅將為攜程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也將為攜程在二次上市后創造新的估值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內業務加速回暖以及全球疫苗接種和“疫苗護照”有序推進,攜程的股價也在波動中持續走高。隨著赴港二次上市的持續推進,攜程的股價有望迎來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