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馮羽
編輯 | 蛋總
出品 | 子彈財經
今年3月,合肥市市場監管局對58同城搬家服務涉嫌“標價外加價”等問題進行了約談,與此同時,58同城上的本地維修服務、招聘以及二手車業務也被投訴上榜,這讓58同城再度成為眾人議論的焦點,“神奇的網站跌下了神壇”。
此前,在職場節目“非你莫屬”的某場錄制中,在被問及“如果可以,你想頒布一條什么法律”時,58同城CEO姚勁波曾發出過一個看似玩笑的“詛咒”——“騙子統統判‘死刑’”。
圖 / “非你莫屬”視頻截圖
在他看來,曾被他一手帶到美國上市的58同城飽受騙子困擾,或被騷擾或被利用,平臺也要花費大力氣投入防騙工作。當主持人追問姚勁波本人是否做過騙子時,他斬釘截鐵地說:“沒有。”
然而,58同城卻被人們調侃為“騙子同城”。58同城客服的微博是少有的對外溝通渠道,而這一渠道也成了用戶的“吐槽集散地”,不乏“在58同城遇到騙子”“58同城聚集騙子”的聲音。
事實上,C端用戶的指責聲由來已久,但是58同城卻鮮少做出正面回應,或許也反映了這家平臺長期堅持的B端視角。
在接受騰訊大學采訪時,姚勁波曾表示58同城是一個有底線的公司。而隨著公司私有化、被大而全的標簽困住,58同城的形象也在眾人眼中變得模糊起來。
這家昔日的信息分類巨頭被人們遺忘了嗎?這家“神奇的網站”為何圍困于激進的多元化戰略?
1、“套路”屢試不爽
在C端用戶看來,每當58同城被提及,大概率是因為其服務不佳。
近日,武漢市民王涌(化名)向「子彈財經」反映,去年12月因家中墻面返潮,在58同城找到一家防水補漏公司,頁面顯示按26一平收費,實際按65一斤收費,該商家事前含糊其辭說“200塊能解決”,最后往衛生間下注膠100多斤,收費6000元。
在他看來,58同城存在縱容惡意商家打虛假廣告、商家信息頁面與提供服務嚴重不符、欺詐消費者等嫌疑。“期間我的投訴、舉報被拒絕了N次,保險理賠證據不足也被拒絕了3次,時隔3個月最近平臺終于賠付了!”雖然此事最終獲得了處理,但在社交平臺上,類似的投訴并不總能及時獲得平臺的關注和賠付。
事實上,漏水維修商家欺詐的把戲早已不是新鮮事。僅今年3月,全國就有多家媒體報道了58同城商家涉嫌維修欺詐的新聞。
在藍鯨財經報道的案例中,李先生也有類似遭遇。經投訴后,58同城表示已協調退還李先生全部款項,但對于該商家的資質問題,58同城表示該商家系個人而非公司,平臺并不需要對其資質和專利情況進行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