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科們正在經歷一場全新的革命。這場革命的開端,源自去年螞蟻金服上市折戟。
“傳聞方才螞蟻整層樓喝彩,是財產解放的聲響。”螞蟻上市的消息,開啟了5000余名員工一夜暴富之路。
而這場狂歡在去年11月戛然而止。
螞蟻金服上市被緊急叫停,當時的說法是暫緩IPO。緊接著,京東數科IPO的計劃也隨之擱淺。與此同時,馬化騰卸任了財付通法人的職位,并且對外宣布是正常調整。
互聯網支付巨頭在更加嚴格的監管之下,上市路越來越遠,但樂信、360金融正伺機彎道超車。
01 螞蟻折戟、京東避嫌
螞蟻金服的ABS運營模式一直被業內人士所詬病。
通過此種方式,螞蟻金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資金回籠,通過ABS融資不斷放大資產規模。而螞蟻金服在這個過程中充當了中介的角色,自身并不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可以完美地把風險轉移給商業銀行或投資人。所以,很多業內人認為螞蟻金服是一個“只賺利息,不擔風險”的中介。
在去年IPO暫緩后,業內人士認為,螞蟻金服并沒有放棄上市的打算。當時,有消息說,螞蟻開始利用拆分重組的方式重新謀劃上市。
而就在近期,沉寂了相當一段時間的螞蟻再次重回大眾視野。帶螞蟻回歸的,是內部人事變化的消息。
CEO胡曉明將正式卸任首席執行官一職,新職位將是螞蟻生態社會公益項目的負責人。公益項目,很顯然,不是一個要職。
隨后這一消息得到了螞蟻金服董事長井賢棟的確認,無數人為其感到惋惜。更有業內人士直言:馬云說出的話,卻讓胡曉明背了鍋。
胡曉明在2005年正式加入阿里巴巴集團,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之一。在此之前,他曾就任于中國建設銀行湖州分行、中國光大銀行杭州分行等金融機構擔任重要職位。
至今為止,胡曉明在阿里巴巴已經工作15年,任職期間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方面。
追溯阿里金融的布局,還要回到2009年。當時,胡曉明出任總裁,最初制定的方向,就是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小額貸款領域。之后,胡曉明又調任阿里云,直到螞蟻準備上市前夕的2019年,胡曉明重回了螞蟻金服,把握螞蟻集團的整體上市事宜。但伴隨螞蟻金服上市失敗,胡曉明卸任。
在螞蟻人事變動之余,京東數科也有了新的變化。
今年3月8日有媒體報道,京東旗下京東數科可能放棄于上海科創板上市計劃。消息人士稱,京東數科將來可能會重新提交上市申請。
在螞蟻暫緩IPO之后,京東數科更名為京東科技。避嫌之意頗深。
而在螞蟻胡曉明卸任之前,京東科技的一把手陳生強被替換。接替陳生強的是京東集團首席合規官李婭云。
京東數科上市受阻,合規官站到前臺,又改名京東科技,意味深長。又一輪革新開始了。
02 金融不香了,掉頭向科技
在螞蟻內部變動的同時,京東科技內部變革也在加劇。
首當其沖的是人事變動。
3月8日,有著京東白條“掌舵人”之稱的原京東數科高管許凌,將赴京東集團任職。
許凌于2013年9月加入京東,參與京東金融籌建,并建立起京東白條、京東金條為主的消費金融體系,有著京東白條掌舵人之稱,也曾在2017年被委任以京東支付的重任;據京東招股書表示,京東白條與金條占據了原京東數科近五成的營收。京東集團對其評價深耕消金、財富管理、支付和保險等領域,在業績收入、用戶規模、產品體驗等方面均有突出貢獻。
據悉,許凌將輪崗至京東集團CSO體系,任職戰略規劃部負責人,向京東集團CSO(首席戰略官)廖建文匯報,后者負責戰略與投資。原金融科技群的二級部門企業金融業務部機構負責人李波,接替許凌擔任金融科技群機構負責人,向京東科技CEO李婭云匯報。
而接替許凌位置的李波,在今年3月加入京東,曾任中國工商銀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長,擁有超過20年金融行業經歷。
除了人事變動。京東金融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今年1月,京東數科官網已同步更名為“京東科技集團”,并更新了新LOGO。京東科技官網公告稱,為給大家提供更加優質的技術服務,京東集團已整合原京東數字科技、原京東云與AI事業部為京東科技子集團。
京東科技子集團成立當天,內部還成立了15個新事業群替代舊事業群,并任命了各事業群負責人。從事業群的名稱以及業務規劃來看,金融業務被進一步弱化,科技色彩強烈。
3月31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稱,已通過子公司與京東數科簽訂最終協議,將京東云和人工智能業務剝離給京東數科,總價值為157億人民幣。2021年3月31日完成交易后,京東集團在京東數科的股權增加至約42%。
伴隨著監管嚴格,金融似乎不再吃香。京東科技立刻調轉船頭,從金融到科技的轉身,是順應時代背景所做出的積極調整。
如今,讓風險控制的主管走上前臺,也彰顯了京東強化“合規”的深層意圖。
雖然進行了業務整合和人事調整,不過短期看,京東科技想要上市可能性不高。畢竟,金融和科技標的的估值相差不少。強監管之下的改頭換面仍需要時間驗證質地。
03 強監管下,三方支付機構迎接新挑戰
在螞蟻金服和京東科技駐足調整時,馬化騰退出財付通法人代表。財付通對騰訊而言,就像螞蟻金服在阿里巴巴系中的地位,而微信之所以能成為國內最大的社交平臺,微信支付的貢獻功不可沒。
根據騰訊控股半年報顯示,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2020年第二季的收入同比增長30%至人民幣298.62億元。該項增長主要反映因日均交易量和單筆交易金額增加帶動商業支付收入的增長,理財平臺收入的增長,以及因公有云消耗量增多(尤其是互聯網服務及民生服務行業)帶動云服務收入的增長。
馬化騰對市場洞察極為敏銳,在其卸任后不足兩個月后,今年1月20日,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征求意見稿)》,或將重塑第三方支付格局,對微信支付、支付寶們影響深遠。
文件最大的亮點就是對非銀行支付機構進行重新劃分。
根據征求意見稿,非銀行支付機構分為兩類:儲值賬戶運營、支付交易處理。在此之前,機構是按照工具劃分,現在則是按照是否有賬戶劃分。
按照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儲值賬戶運營、支付交易處理兩大義務很可能是只能做其中一個,而對于目前占據市場份額較大且業務“大而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可能需要收縮義務、收縮規模。
這一條例直接指向支付寶、財付通、壹錢包等第三方支付機構。
除此之外,意見稿對壟斷形式進行重新劃定。并提到,市場支配地位監管措施包含:建議采取停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停止實施集中、按照支付業務類型拆分非銀行支付機構等措施。
據艾瑞咨詢2020Q2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數據報告顯示,支付寶在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市場份額達到55.6%,超過了50%。而支付寶、財付通兩大機構加起來占市場的份額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二。
一旦意見稿靴子落地,對以支付寶、財付通為首的三方支付機構將產生極大的影響。
04 360來襲,周鴻祎的金融夢
雖然監管趨嚴,但也造就了新的機會。以助貸為主要業務之一的360金融迎來崛起之機。
3月,金融科技公司360數科(QFIN)在業績電話會上證實,正籌備在香港上市,但目前仍在處理一些技術性的問題,處于上市申請(A1)前期的階段。
360數科首席財務官徐祚立表示,香港交易所對VIE結構等方面的要求與美國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們需要做一些改變,在某些情況下,在這些新的要求下進行一些小的重組。我們一邊說一邊做,這些過程需要時間,因為其中一些需要監管的批準。一旦我們解決了這些技術問題,我們就會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上市。”
去年8月,360金融更名為360數科。當時,360的回應是:360數科業務中越來越多比例由技術服務貢獻,此次更名反映了這種趨勢,代表了360數科在市場上的長期戰略定位,也是公司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改名的前一個月前,360數科內部組織架構調整和戰略進行了升級。新任命徐祚立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原首席財務官吳疆將擔任首席戰略官(CSO)。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從360數科戰略升級、組織架構調整和更名等一系列動作來看,或是在為回歸A/H股做準備。
強監管緊盯巨頭時,360數科趁機崛起。不過,360數科真的“非金融”嗎?雖然名為數科,但本質還是金融。
360數科前身為360金融,由360金服拆分獨立,旗下產品包括360借條、360小微貸、360分期,為360集團的金融合作伙伴。該公司于2018年12月14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周鴻祎不做互聯網金融的言論還徘徊在耳邊,但周鴻祎似乎難以放棄這只現金奶牛,開始攪局互聯網金融市場。 周鴻祎把他曾經厭倦的金融業務都做了,唯獨在支付業務上,周鴻祎和他的360數科走得不太順利。并非不想做,而是沒做成。
早在2015年,360就在申請央行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擬定名為“奇付通”,不過當時,央行將支付牌照的大門調整為關閉狀態,申請支付牌照的希望渺茫,360曲線救國,頻繁接觸多家支付牌照的公司,想要收購一家機構從而獲得支付牌照。但此后一波三折,同期,互聯網巨頭們的業務做得風生水起,更進一步讓360的機會變得渺茫。
雖然沒有支付牌照,但360數科在金融業務上仍是收獲不小。
如今,靠著互聯網支付巨頭被壓制的空檔,360數科可以崛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