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間,共享充電企業怪獸充電(EM.US)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收盤報8.54美元,市值達21.29億美元。
“八竿子打不著”的王思聰頻頻被提及。
“如果共享充電寶能成,我直播吃翔,立帖為證。”2017年,王思聰曾在朋友圈直言不看好共享充電寶。
4年過去,國內共享充電寶第一股出現,但是股價僅微漲0.47%,市場似乎也沒有十分看好。
明星資本云集,真這么賺錢?
2017年5月,蔡光淵在上海創立怪獸充電。
彼時,共享充電寶行業已火花四射,40天內迎來了11筆融資、近35家機構入局,累計約12億元的融資額,是2015年共享單車剛出現時獲得融資額的近5倍。
入局較早的街電科技、小電科技、來電科技、Hi電則吸引了絕大部分資本,叫囂著往前沖刺。
率先登陸資本市場的卻不是它們。從賽道后來者到躋身“三電一獸”市場格局,再到摘得“共享充電第一股”,怪獸充電改寫共享充電行業格局只用了4年。
而據艾瑞咨詢的行業報告顯示,2020年,怪獸充電以34.4%的市場份額位列共享充電行業第一,是中國最大的共享充電運營商。
▲怪獸充電在美上市,圖片來自網絡。
蔡光淵認為,怪獸充電之所以在短短幾年實現行業突圍,在于“摳細節”。
“其實很多投資人都會問我們,作為行業的后期布局者,后來居上成為行業第一,有沒有什么殺手锏?可能我的回答會讓人失望。這個行業看似簡單其實并不簡單,難就難在每件事情都要做好,都要領先行業,之所以在過去三年當中后來居上,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很關注細節,把細節做到了極致。”蔡光淵在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如是說道。
先不管用戶埋單與否,反正這番話打動了投資人。
截至上市前,怪獸充電共完成了6輪融資,總額約25億元,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小米集團、高瓴、順為資本、清流資本、軟銀亞洲、中銀國際、高盛中國、云九資本等。
根據招股書,除擁有超級投票權的管理團隊外,阿里持股16.5%,是第一大機構股東;高瓴持股11.7%,為第二大機構股東;順為持股8.8%,軟銀亞洲持股7.7%,小米和新天域均持股7.5%。
其中,高瓴創投從天使輪開始對怪獸充電進行投資,一路跟投6輪到基石,怪獸充電也是目前已披露的唯一一個被高瓴“全周期”支持的項目。
2019年12月,怪獸充電獲得來自軟銀亞洲、高瓴、順為等的5億元C輪融資,這是當年共享充電領域唯一一筆大額融資。
“正是因為怪獸充電團隊在各個方面都沒有短板,每個部分都能夠領先于競爭對手,因此最后得到的乘數效應非常巨大。”按照順為資本合伙人程天的說法,怪獸后發先至,從本質上來看得益于創始團隊強大的執行能力,這其中包括了團隊對于充電柜運營細節的專注。
從業績上看,資方們看中的似乎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招股書顯示,2020年,怪獸充電營業收入達28.09億元,相比2019年的20.22億元,同比增長38.9%。具體來看,2020年,怪獸充電每個柜機每年收入4231元,每個充電寶收入524元。
但營收上升之時,怪獸充電的利潤并不穩定:2020年凈利潤達7540萬元,相比2019年的1.67億元,同比下降55%,凈利率也從8.2%下滑到2.7%。
且怪獸充電盈利模式單一,主要途徑是漲價。
從收入結構上來看,充電寶收入是絕對的大頭,來自移動設備充電業務的這塊收入為27.12億元,占總收入的96.5%。此外,還有小部分收入來自充電寶銷售。
行業競爭白熱化,規模擴張難止
“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IPO現場,蔡光淵信心滿滿,一時忘記,光環的背后荊棘纏繞。
就在怪獸充電掛牌上市當天,共享充電寶市場競爭升級,戰火愈燃。
4月1日,街電和搜電宣布合并,共同組建全新的集團公司。按照聯合公告的說法,二者合并后,用戶規模將突破3.6億,日訂單峰值將達到300萬單,市場份額成為新的行業第一。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業內人士看法報道,占據規模和供應鏈優勢的“雙電組合”,合并后所擁有的龐大用戶規模、密集多元的點位分布,將作為優質線下引流渠道,為其創造更多的商業變現價值。
換言之,行業格局或將生變。
相比共享單車的正面大廝殺,共享充電寶領域略顯平靜,各玩家悶頭前進,但早在怪獸充電上市前夕,貼身肉搏戰已開啟。
2020年5月,美團宣布重啟共享充電業務,憑借海量的商家資源拉起百城大戰,催生行業競爭更為白熱化。
▲共享充電寶行業轉變為多強競爭,圖片來自《2021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白皮書》。
這一次,地推大佬美團使出了前所未有的“殺手锏”——只要商家和美團簽約共享充電寶,每使用一次,美團和點評的真實點擊量就增加一次,用得越多,餐廳的排名越靠前——這對于大多數基于美團點評流量的餐飲店來說,實在難以抗拒。
另一方面,相對其他玩家來說,美團目前還處于“補貼”階段,標準定價為前五分鐘免費,1.5元/半小時,封頂20元/天,和商戶之間的分潤比例也相對占有優勢,最高達90%。
更為重要的是,美團的千億營收、31億元凈利、171億現金,可以讓它在大規模推廣共享充電寶業務時沒有后顧之憂。
“先觸及400萬POI和拿到10億美金融資額的那個競爭者將成為行業老大。”如同小電創始人唐永波所言,市場觀點普遍認為,共享充電寶最大的壁壘,只在于規模,誰擁有更多點位,就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為了盡可能多且快地搶占市場份額,怪獸充電不得不盡可能地滿足商家對分成的要求,渠道費用也越來越高。
目前,怪獸充電采取直營和合作運營兩種模式。其中,直營模式采用支付傭金和入場費的方式來鎖定合作,這部分費用占到設備收入的50%-70%;合作運營模式下,怪獸充電按月向合作伙伴支付傭金,一般在設備收入的75%-90%之間。
招股書披露,怪獸充電的商家“入場費”從2019年的1.06億元增至2020年的3.8億元,大漲260%;支付給合作伙伴的傭金也從2019年的8.22億元,增至2020年的11.96億元,上漲45.5%。
另外,2019年,怪獸充電的營銷費用為13.62億元,而2020年這筆費用增至21.21億元。
在獲取點位上,怪獸充電“大出血”,同時為了緩解利潤增長壓力開始漲價,從1元/小時到4元/小時,上漲了3倍。
但漲價觸發了用戶的抵觸情緒。在第三方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標記為“怪獸充電”的投訴已逾7000例,其中數千例投訴直指怪獸充電“惡意扣費、亂收費、霸王條款”等,根據消費者投訴,怪獸的單價甚至達到10元/小時。
競爭者如虎,怪獸充電打起了小算盤,用13%的點位增加撬動了38.9%的營收增速,但在下滑的口碑面前,“劃算”二字似乎也說不出來。
END
來源丨無冕財經
歡迎點擊易簡財經視頻號,看最新視頻~
因為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易簡財經的文章,記得讀完點一下“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里。
寫文不易,歡迎大家來個素質三連!(分享+點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