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據外媒消息,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在電話會議中表示,芯片緊缺現象很可能持續到2022年夏季。
自去年年底大陸集團、博世曝出全球芯片供貨短缺以來,全球車企就開始陷入“芯慌”,以大眾為首的國際車企巨頭紛紛宣布停產或減產。當時,荷蘭汽車芯片提供商恩智浦半導體、德國英飛凌科技企業(Infineon Technologies)均發布聲明表示,將提高產能和芯片價格。據大陸集團預計,這一問題將有望在2021年得到緩解。
但步入2021年以來,上游半導體制造商卻面臨更大面積的產能不足。
3月初,韓國三星公開表示,半導體行業將出現“嚴重失衡”。月底,位于日本的汽車芯片供應商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發生大火,使形勢更加嚴峻。據后者預計,重啟生產至少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受其影響,豐田稱目前的芯片僅夠支撐到6月;本田稱4月底開始某些車型將面臨生產危機,除了北美六家工廠大幅減產;福特稱芯片短缺或減少其約10億-25億美元的利潤。
隨著芯片巨頭紛紛產能不足,臺積電宣布將投資千億美元以迅速擴產,英特爾宣布將斥資200億美元新建兩家芯片工廠,并向外部客戶開放晶圓代工業務。此前,中芯國際也宣布斥資23.5億美元(約合153億元)擴大產能。(文 | AI財經社 丁雨馨 編輯 | 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