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1日開始,多家芯片產業鏈的大廠或上調產品價格。日前,瑞芯微發布調價通知函,4月1日起對芯片產品進行不同程度的價格上調,所有未交付訂單將按新價格方案執行。
有媒體今日報道,中芯國際通過郵件告知其客戶,4月1日起將全線漲價,已上線的訂單維持原價格,已下單而未上線的訂單,不論下單時間和付款比例,都將按新價格執行。
據央視財經日前報道,由于供應緊張,芯片以及核心原材料隨之水漲船高,有一些甚至加價也很難能搶到貨物。南京海關工作人員介紹,今年1-2月僅江蘇昆山口岸進口的集成電路就超過了100億元,在數量基本和去年持平的情況下,進口的金額增長了20%,所以可見,芯片的價格仍然在上漲。
另一面,國內廠商晶圓相關項目不斷取得新進展。4月1日晚,賽微電子公告,公司與青州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進6-8英寸GaN芯片晶圓制造項目的建設,進一步完善GaN業務的全產業鏈IDM(垂直整合制造)布局。
兆易創新近日表示,目前公司與多個晶圓廠保持全面密切的合作關系。在當前晶圓產能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公司和晶圓廠的緊密合作給公司帶來穩定的產能。
中芯國際3月17日晚公告,公司和深圳政府(透過深圳重投集團)擬以建議出資的方式經由中芯深圳進行項目發展和營運。依照計劃,中芯深圳將開展項目的發展和營運,重點生產28納米及以上的集成電路和提供技術服務,旨在實現最終每月約40,000片12吋晶圓的產能。預期將于2022年開始生產。
興業證券表示,判斷缺貨可能還會持續一年以上,對應的晶圓制造和上游的半導體設備將會明顯受益,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華潤微、北方華創、華峰測控、至純科技等景氣度仍將繼續提升。
中信建投認為,目前全球半導體景氣度高企,晶圓缺貨或延續到2022年。中芯國際或將成為這輪全球芯片缺貨潮的受益者,此次擴產將鞏固中芯國際的市場占有率。在國內晶圓廠的拉動下,半導體設備及材料領域的細分龍頭將獲得更多的驗證機會,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建議關注中芯國際、中微公司、上海微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