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滴滴國際化的進程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加快。
3月29日,滴滴出行宣布在南非第二大城市開普敦開始司機招募,并將于近期開始在當地運營。而就在3月初,滴滴宣布開始在南非主要港口之一伊麗莎白港試運營,正式進入非洲市場。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滴滴在南非當地就招募了超過2000名司機注冊,為當地2萬多用戶提供出行服務。
截至目前,滴滴國際化業務已經發展至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亞、南非、巴西等14個國家,并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等主要的海外市場,任命了新的市場負責人。同時,在具體的業務上,除了網約車業務,滴滴國際化部門還推出了外賣、數字支付等眾多衍生業務。
“經過多年發展,滴滴需要以二次創業的心態面對未來的市場挑戰。”在一次媒體溝通會上,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曾這樣表示。
根據易觀千帆的最新數據,截至2020年12月,滴滴出行平臺的網約車用戶規模已經達到8157.3萬、花小豬平臺用戶規模也超過千萬。
借助著國內成熟的運營經驗,滴滴國際化的出行業務以及由此衍生的支付、外賣等其他場景業務,將極大擴充其現有的商業版圖。
國際化,從被動到主動
對于出行業務的國際化布局,滴滴從成立之初就已經開始。
“我希望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國際化。但最早是因為Uber(優步)打進來,我們是被動國際化的。”
在此前與財經作家吳曉波的一次對談中,滴滴CEO程維曾表示,彼時滴滴與快的剛剛完成合并,估值只有50億-60億美元,而Uber估值已達300億-400億美元,是滴滴的好幾倍。
按照程維說法,Uber就像一只八爪魚一樣,頭在美國,然后在歐洲、拉美、東南亞、印度以及中國,有很多觸角。借助全球化的優勢,Uber可以調用其他地區的資金和資源來集中攻打中國市場,這會給滴滴帶來巨大的壓力。
“對我們來講,只是在跟它的一個觸角搏斗,怎么能保證最后贏呢?所以我們第一步國際化的思考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我們要想辦法,在全局上面去看怎么贏。”程維表示,當時第一個決策就是要投資Lyft(美國打車公司)。
如今,Lyft已經成長成了一個市值超過百億美元的公司,是Uber在美國最強勁的對手。按照這樣思路,滴滴還投資了印度的Ola、東南亞的Grab、中東的Careem以及歐洲的Taxify。滴滴在全球市場上給予了Uber持續的壓力,從而贏得了在中國市場的突圍。
如果說,最早的投資國際化是為了滴滴在中國的生存。那么,現在的國際化,則是為了滴滴更寬廣的未來。
相比國內,非洲地區的公共交通設施建設并不完善。而處于非洲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南非,則有大量打車需求。根據Transaction Capital 數據,南非每天有 1500 萬人次打車,接近滴滴中國日均單量的一半。這是一塊嶄新的藍海市場。
目前滴滴在海外14個國家提供服務,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巴西、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秘魯、哥斯達黎加、巴拿馬、俄羅斯、多米尼加、阿根廷和南非。在拓展非洲市場的同時,滴滴拉美業務也在有序推進,將于今年四月進入厄瓜多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拉美市場已經成為滴滴國際化業務中重要的訂單來源。
公開數據顯示,拉丁美洲有超6.5億人口,其中83%的人生活在城市地區。數量龐大、密度極高的城市人口就意味巨大的出行需求。據Statista的數據,拉美地區共享出行的收入預計將在2023年突破10億美元,而這一數值在2018年是5.18億美元。
截至2020 年底,柳青在一次公開活動上表示,滴滴在拉美的市場份額已經接近 50%。而據Uber 2020年第三季度 財報,Uber 在拉美的收入同比下降近 40%。至于下降原因,市場分析認為這與滴滴在該地區的持續擴張有關。
出行之外,多場景業務衍生
在滴滴的國際化業務中,出行之外,外賣也是不可忽視的核心業務。另外,借助出行業務的衍生場景,支付服務順勢而生,為滴滴貢獻現金流。
拉美地區第三方支付不發達,有30%的人口完全依賴現金。通過發掘用戶的痛點,滴滴與當地企業合作,在巴西和墨西哥推出的借記卡和錢包功能,降低了司乘雙方的安全隱患,也讓司機更方便提現補貼家用。
在巴西,滴滴用戶可通過滴滴開發的99 Pay在線支付出行、外賣、水電費和話費訂單。同時,墨西哥用戶也可以用滴滴支付水電費和話費。據外媒報道,今年以來,99Pay持續在巴西更多的城市推廣,在99Pay已經使用的城市,現金支付比例從70%下降到60%。
外賣業務也有很大可能在海外市場再造一個“滴滴”。
Uber2020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由于國外疫情持續擴散,Uber的外賣業務收入連續第二個季度超過核心打車業務收入,其中打車業務收入為13.65億美元,同比下降53%;而外賣業務收入為14.51億美元,同比增長125%,比第二季度增長了20%。
Uber在2014年試水外賣,2016 年才正式推出。這意味著外賣業務只用了4年時間,就超過了Uber的主營業務,增速明顯。
而據滴滴方面介紹,滴滴國際化成立了國際化外賣事業部,并成立了專門的國際化外賣Product Operation團隊,致力于打造產運中臺,支持全球外賣業務增長。
目前,滴滴外賣業務主要在巴西(21市)、墨西哥(41市)、日本(58市、5個縣)開展。未來,滴滴外賣業務也將是國際化業務的一個發力點。
據外媒報道,和國內外賣騎電車配送的外賣小哥不同,滴滴在海外市場的外賣配送員,可以開車配送。同時,網約車司機也可以兼職做騎手,是滴滴國際化出行業務和外賣業務的另一種協同和融合。
此外,疫情期間,滴滴在墨西哥、智利、澳大利亞等市場上線的跑腿業務,同樣向網約車司機開放,為當地用戶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司機增加了收入來源。
中小企業主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為了幫助當地經營餐廳的中小企業主,滴滴聯合商家促銷,拉動用戶需求。據統計,參加聯合促銷活動的餐廳,銷量是未參加活動的三倍。在墨西哥,90%接入滴滴外賣的餐廳仍然保持運營。
而在巴西,滴滴在當地的外賣品牌99Food,目前擁有6萬家合作餐廳和4萬名騎手,預計2021年將實現150%的增長。根據每日外賣單量除以城市總人口數計算,中國上海等一線城市,每日訂單的用戶比例為7%,而在巴西這一比例僅為0.9%。在歐洲大城市,這一比例在3%到5%之間。
這意味著,滴滴在海外外賣市場的增長空間仍然非常巨大。
出海,邁出“0188”的另一只腿
“三年內實現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
這是2020年4月,程維給滴滴全體員工定下的三年新增長計劃。在滴滴的規劃中,每天1億單目標被分配到了各個業務線,四輪車業務承擔5000萬單,兩輪車和國際化分別為4000萬和1000余萬單。
在海外市場,受制于Uber長期占據頭部地位,市場也期待著新的玩家進入市場。畢竟,對于司機端來說,多個平臺競爭終歸好過于只有一個平臺。
另外,從現有的業務布局來看,滴滴國內四輪出行的業務量大概在3000萬單左右;共享單車賽道內包括美團、哈啰在內的玩家已經基本形成固定格局,此前花錢鋪市場的節奏已經明顯慢了下來。而剩下1000萬單的國際化業務,則很有希望成為滴滴第一個完成的業務目標。
而在此前的戰略會上,程維也曾表示,2019年是滴滴國際化業務突破的一年。2020年初,滴滴海外累計服務出行訂單已超過10億。
滴滴的出海已經為“0188”戰略完美地邁出了一條腿。同時,基于海外核心出行業務衍生的支付、外賣等多場景業務,將為滴滴的商業版圖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下一站的滴滴將開往何處,值得期待。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饒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