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妍/文“3、2、1,加油!”3月27日,“消失”100多天的辛選集團創始人、國內頭部帶貨主播辛巴,帶著興奮而緊張的心情,和團隊一同加油打氣后,在廣州辛選直播基地,正式開啟了復出直播首秀。
去年11月,“燕窩事件”一度將辛巴推向了輿論的對立面。經過一個月時間發酵,辛選集團承諾對用戶3倍“先行賠付”,將承擔約6200萬元費用。此外,快手宣布對辛巴個人賬號進行60天的封禁,辛選集團旗下多個賬號也被封停15天。
為了本次復出,辛巴此前已經進行了充分預熱。3月23日,辛巴在個人賬號連發兩條視頻,僅兩個小時播放量就達到了1784萬。
復出首秀中,辛選團隊選擇了美妝、電器、食品、服裝等多個品類近百個精選品牌的產品。開播11小時30分鐘,直播間銷售額破20億。從數據來看,辛巴三個月沉寂并未澆滅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但同時,辛巴的復出也伴隨著爭議:一面是用戶歡迎,表示又可以買到高性價比產品;另一面則是網友質疑,認為辛巴“翻車”之后不應這么快就被原諒。
對此,辛選團隊除了致歉,還表示已經組建了千人規模的選品和品控團隊,從資質審查、工廠審核、樣品檢測、賣點卡審核、生產跟進、客訴處理六大節點嚴控;同時成立質量專家委員會和質量監督委員會,并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協助品控。
“辛選是一家公司,辛選所承擔的責任是和品牌方的溝通,選完品后給主播去推廣,所以我們確實是有責任的。接下來我們對質量檢測、品牌審核更嚴格。”辛巴在億邦專訪中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加強品控的同時,辛巴也在嘗試完成從“主播”“網紅”的身份向年輕企業家身份的轉變,希望更早實現直播電商專業化。在億邦專訪中,辛巴提及今年的重要議題是“去辛巴化”——辛選已經是一個3000多人的企業,辛巴之外,還有10余名單場破億在各領域頭部主播。
種種跡象表明,“重出江湖”的辛巴,正不斷嘗試著全面轉型。而轉型背后,折射出了電商直播行業,如何從野蠻生長向著規范發展。
去年以來,疫情拉動直播這一全新商業模式快速崛起,隱患也隨之而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12315平臺共接收“直播”相關投訴舉報2.19萬件,同比增長479.60%;其中“直播帶貨”訴求占比近六成。
2020年11月,中消協發布的消費維權輿情報告更指出,當年“雙十一”促銷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等方面,并點名指出汪涵直播帶
貨翻車、李雪琴帶貨觀眾數據造假,、李佳琦直播間“賣完不讓換”等。即便一向注重社會形象、“一切努力為還債”的羅永浩,也因直播鬧出“假羊毛衫”事件。
面對行業亂象,2020年11月13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擬禁止直播數據流量造假、發布虛假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3月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制定了一系列規范交易行為。法律法規的完善勢必為直播行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的商業模式往往存在弊端,但直播帶貨并非原罪。在規范的框架內,直播江湖正待重塑,不僅可以帶給消費者以實惠,帶給商家以利益,同時也成為扶貧助農、鄉村振興的重要渠道與推手。
直播帶貨不應因噎廢食。無論頭部主播還是明星帶貨,市場不妨給予他們一些時間的觀察與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