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弗也
出品|棱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3月26日,股價持續走低的長城汽車領漲汽車股,其A股(601633.SH)漲停,報收30.95元,港股(02333.HK)漲幅也接近10%。
長城汽車的領漲與當天一則消息相關。3月26日上午,有媒體報道,小米集團計劃使用長城汽車的工廠來制造自主品牌的電動汽車,雙方正在進行談判。報道稱,小米計劃在2023年前后推出第一款電動車型。
對于該消息,小米集團總辦副主任徐潔云在微博上直言是“完全扯淡的假新聞”。
相比小米,長城汽車的表態稍顯“曖昧”,其副總裁傅小康在媒體上公開表示:“關于此事,我們不予置評。長期以來,長城汽車致力于聯合產業鏈相關方,打造基于產業互聯網的、開放的生態平臺,建立更加強大的生態圈。我們歡迎所有相關產業的伙伴,共謀發展,共迎未來。”
對于徐潔云將雙方合作定義為“假新聞”的言論,長城汽車相關人士對作者表示,“目前沒有回應”。
過去一年多時間里,長城汽車的股價像是坐上了過山車。從去年7月開始,其A股股價一路上揚,在今年1月份達到了51.72的歷史最高價,漲幅超過7倍,但此后幾近腰斬。
在燃油車時代,長城汽車憑借著SUV的市場紅利迅速搶占了大量市場,成為國產汽車的重要代表。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強勢發展,長城汽車也陷入了焦慮。銷售數據顯示,2020年,長城汽車總銷量約為111萬臺,新能源汽車只有5.74萬臺,占比約5%。
去年7月,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發了一份名為《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的公開信,他表示,與科技企業相比,長城汽車是一個傳統汽車企業,他們必須進行一次“脫胎換骨”的改變,完成“從汽車制造企業向全球化出行科技公司”的蛻變。
隨著新能源汽車窗口期的到來,近期,傳統車企與科技公司合作的消息屢見不鮮。
不久前,吉利汽車已經與百度合資成立了智能電動汽車公司集度汽車,吉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之一,是基于他們的SEA浩瀚架構,為百度代工造車。對于傳統車企來說,不少都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壓力,與新入局的科技公司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他們消化產能。
版權聲明:騰訊新聞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復制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