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劉昫呈/文“兄弟,要號么?”
北京西單一家火鍋店的門口,李峰(化名)和女友排隊等位時,一個手中拿著票的黃牛湊上前來“倒號”。
“要號么,你排估計倆小時以后了,我這有快到的,半個點兒差不多就進去。”
“多少錢?”李峰問了一嘴。
“100。”黃牛回應。
晚上7點的北京,西單的大小商場、餐飲店正迎來這一天客流量的高峰,餐廳門口排起的長隊讓李峰“頭疼”。
忘了提前預約的窘境,加上票販子的誘導,李峰也是犯了難,本身情侶倆人吃火鍋也就人均100-150的價格,為了一個黃牛號就加了一個人的餐費顯然不值。李峰拒絕了黃牛的“好意”,票販轉身對后來的顧客“展開攻勢”——
“兄弟,要現號么?半小時就進去……”
然后眼看著在自己后面來的三四組客人陸續(xù)進去,最后李峰倆人只得換了一家沒有排隊的餐店簡單“湊合”了一頓。
李峰再次聊起當時的境遇,無奈地說:“只能說,票販子的存在,讓這個餐廳失去了一個顧客吧。”
餐飲店一天三次報警
同樣的事情還發(fā)生在南京,并成為網絡熱點。
3月19日,#火鍋店受黃牛困擾一天報警三次#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江蘇南京一家火鍋店的生意火爆催生不少黃牛前來代排號,黃牛稱代排隊賣號月收入能超過2萬元,當地市民稱黃牛賣號現象非常普遍。該店長表示因生意太火引來大量黃牛,為此深受困擾,因黃牛賣號嚴重影響顧客就餐體驗,曾一天報警三次。
經濟觀察網了解到,該火鍋店是某火鍋品牌去年12月在南京剛啟動的新店,該店店長吳德林告訴經濟觀察網:“我們(的菜品)很高興讓大家喜歡,但同樣感覺有些對不起我們食客,最頭疼的就是這些黃牛,天天這些人(黃牛)給我的感覺跟春運差不多。”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頭部餐飲市場的排隊情況可以說是常態(tài),類似綠茶餐廳、海底撈、喜茶亦或者明星自己投資的餐飲店,都有排長隊情況,周末以及節(jié)假日情況更甚,而這種代排隊的黃牛情況也同樣干擾著餐飲行業(yè)正常運營。
“明明可以大家排隊的事情,黃牛幾乎每個時間段手里都有我們一兩張隊號,但是我們之前沒辦法根絕黃牛,并且還曾經產生過沖突,一天三次報警也是沒辦法。”
吳德林向經濟觀察網表示:“最近公司也給了解決方案,為嚴禁黃牛號出現,目前南京店只能線下取號,取號必須綁定手機號,實施一人一號。”
餐飲黃牛已成“產業(yè)”
經濟觀察網了解到,原始的排隊“黃牛黨”,只是一兩個替顧客取號,賺點所謂“辛苦費”,如今,“黃牛”已經不再滿足于單打獨斗,逐漸形成了一條嚴密的灰色產業(yè)鏈,通過流水作業(yè)為排隊的食客解決問題,近日都市時報報道稱代排隊的黃牛收入已月過兩萬。
經濟觀察網通過網絡檢索發(fā)現,在一些電商平臺上,搜索關鍵詞“排隊”、“網紅餐廳”也發(fā)現很多代排隊的鏈接,已然出現一定程度的產業(yè)化。
圖片截取:淘寶
從圖可以看出來,幾十元到上百元的費用已經成為黃牛手中的“蛋糕”,此前媒體報道黃牛代排隊月入兩萬新聞并非空穴來風。
經濟觀察網瀏覽“取號服務”的店家列表發(fā)現,交易量過百的店家已不是少數。同樣也有食客在點評軟件中寫道,“有的‘黃牛’手上十幾二十張?zhí)柹踔粮啵碳乙膊还芄軉幔俊?/p>
“排隊是商家吸引人氣策略之一,尤其是現在,商家桌數也受限制,只能靠視覺(排長隊)來吸引受眾,那些爆款文章里面的爆款餐廳更深知這一‘特色’。”一位在餐飲行業(yè)的企業(yè)負責人表示。
“人流量是當下餐飲企業(yè)存活的關鍵因素之一,這也是為什么爆款餐廳必然會有媒體發(fā)文才能帶火,發(fā)展互聯(lián)網+餐飲也是餐飲公司發(fā)展的最終方向,而對于黃牛排隊這個來說只能說是灰色地帶,只要涉及線下的一些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出現的問題。而且類似大眾或者美團都會有線上排隊預約或者跟飯點直接預約就行了,沒必要那么麻煩去購買黃牛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