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昕妤
編輯 / 沈沖
對話嘉賓 / 彼得·戴曼迪斯,著名未來學家、X大獎創始人、奇點大學創始人
給你10億美元去改變世界,你將會做些什么?
有人想投資公共慈善事業,有人想親自下場探索出改善人類生活的先進科技,也有人想化身天使投資人支持有夢想的創業家。
他的愿景卻不止于此。他想去各個領域探索其重要的項目和課題,包括長壽、健康、食物、交通、甚至探索外太空等等。
他就是著名未來學家、連續創業的傳奇企業家、眾多高科技企業的投資人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戴曼迪斯已經在長壽、太空、風險投資和教育領域創立了20多家公司,最著名的包括奇點大學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主席、Xprize大獎基金會的創始人和執行董事長。此外,戴曼迪斯還是馬斯克、貝佐斯等多位頂尖企業家的好朋友,并且是馬斯克的特斯拉和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長期投資人。
在他的新書《未來呼嘯而來》中文版發布之際,騰訊財經與戴曼迪斯進行了一次對話。在這次對話中,他談及了指數型融合這一未來科技發展的重大趨勢,包括商業、保險業、零售業等產業都將在此趨勢下脫穎而出,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趨勢甚至可以解釋離婚率為什么變得越來越高。
此外,他也專門與我們就馬斯克專注的無人駕駛、火星移民以及馬斯克為何如此成功的企業家特質進行了分享。在戴曼迪斯看來,無人駕駛將會很快實現,我們離登陸火星也不遠了。在他眼中,馬斯克從來不會選擇最安全的路徑,永遠都在嘗試新事物,這也是他眼中,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所必須具備的特質。
談及疫情后的投資和創業趨勢變化,他看到,大量資金投資了科技公司,健康醫療、遠程教育以及外賣送貨服務等領域的投資尤其活躍,這些投資將會在2021年帶來成果。他還認為,中國的創業者是全世界最勤奮的。而且與美國創業者只聚焦美國市場不同,中國的創業者不僅擁有中國市場,還擁有美國市場。
以下為對話全文:
騰訊財經:您之前一直談論“指數型增長”的概念,而在您的新書《未來呼嘯而來》中您強調了非常多“指數型融合”的概念。兩者有什么區別?
戴曼迪斯:加速技術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指數型技術。任何一種技術,只要它的“功率”翻倍,而價格卻在不斷下降,就可以稱為指數型技術。摩爾定律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指數增長的本質是個正反饋過程。現有的條件越好,技術越先進,就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越能使用更好的知識去生產新的知識,再做下一步就越容易,所以常規情況下技術進步一定會越來越快。指數型技術的加速會讓我們用新電腦來設計更快的新電腦,這也就是雷·庫茲韋爾所稱的“加速回報定律”。
我在書中重點講了9大指數型技術,這是迄今為止最強有力的創新,分別是: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網絡、機器人、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3D打印、區塊鏈、材料科學與納米技術、生物技術。當然還存在其他一些指數型技術。
但是,所有這些單個技術進步,無論看起來多么強大,實際上都是舊聞。而新聞是,以前獨立的指數型加速技術浪潮,已經開始與其他獨立的指數型加速技術浪潮融合起來了。
例如,藥物開發的速度之所以正在不斷加快,不僅是因為生物技術正在以指數級的速度發展,還因為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其他幾個指數級加速發展的技術也在向這個領域靠攏。
騰訊財經:在指數型融合的這一趨勢下,哪些行業和產業將迎來機遇,哪些又將面臨風險?以及,哪一類的公司最有機會抓住這一趨勢帶來的機遇?
戴曼迪斯:每當一項技術呈現出指數型發展趨勢時,我們都會發現其中蘊藏著巨大的互聯網機遇和挑戰。其實任何行業都有可能脫穎而出,任何行業也都處于危險之中。
如我在書中提到,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8個行業都有可能脫穎而出。比如,商業、保險業、廣告業、零售業等等,未來的發展肯定會與現在完全不同。
很多現有的組織將很難跟上這種步伐。我們最大的公司和政府機構都是在另一個世紀里設計建成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安全和穩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經久耐用”,但它們無法承受快速、徹底的變化。這就是為什么,根據創新大師理查德·福斯特的說法,今天《財富》500強企業中至少有40%將會在10年內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我們現在尚未聽說過的新貴。
許多制度也將遭受同樣的“苦難”。教育系統是18世紀的發明,目的是大批量培養少年兒童,為他們未來在企業工作做好準備。今天的世界當然不再是那個樣子了,這也是為什么現有的教育體系不能滿足我們當前的需求。當然,這也并不是唯一受到這種威脅的制度。
又如,為什么現在離婚率這么高?原因之一是,婚姻作為一種制度是4000多年前產生的,那時人們十幾歲就結婚了,四十多歲就死了。因此,婚姻制度最初設計的“使用期限”就只有20年。但是,由于醫療技術的進步和人的壽命的延長,我們可以看到半個多世紀以上的婚姻生活,這就給“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這句誓言帶來了一個新的詮釋。
因此,能夠看清事物的細微變化趨勢,并足夠快地適應即將發生的事情,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騰訊財經:指數型融合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可能是充滿機遇的,但大型公司應該如何應對?有觀點認為小型公司更加擅長創新,而FAANG這樣的科技巨頭創新更加困難,您怎么看?
戴曼迪斯:不管是對于新興企業,還是一些老牌企業來說,創新都是必須的。只有不斷地創新,跟上新技術發展的腳步,才能不被淘汰。這一點對于新企業和老企業老說都是一樣的。
騰訊財經:您和埃隆·馬斯克、杰夫·貝佐斯等多位偉大的企業家都是好朋友,他們也都是科技創新前沿人士,比如,貝佐斯為藍色起源與太空殖民癡迷,馬斯克致力于火星移民計劃和無人駕駛,比爾·蓋茨投資人造肉企業以試圖改善人類的膳食結構,馬克·扎克伯格則致力于開啟VR和AR的新紀元。對您來說,2020年最具影響力的科技技術是哪一個?為什么?
戴曼迪斯:我在書中提到的正在飛速發展的指數型技術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更重要的還是這些技術的融合。
舉個例子,比如飛行汽車。飛行汽車的進步和許多指數型技術的發展是分不開的。人工智能技術、傳感器、更先進的電池、仿真技術、材料科學、3D打印等技術都是飛行汽車能夠成為現實的原因。其中,缺失哪項技術都不行。
騰訊財經:說到馬斯克,有兩個問題想聽聽您的看法。第一,您認為無人駕駛技術快要實現了嗎?真的會像馬斯克說的那樣,無人駕駛比人工駕駛更安全嗎?第二,您認為人類什么時候能真正意義上的登上火星?
戴曼迪斯:無人駕駛什么時候能夠真正實現,其實這個實現會來的非常快。原因就是技術的融合。隨著這些技術的發展和融合,很有可能我們就會在未來10年看到這項技術的普及。當然這離不開技術的進步。
至于什么時候能真正的登陸火星,這個很難說,還是要看技術的發展與融合。這一天肯定不會太晚到來。
馬斯克一直癡迷于火星,并且創辦了SpaceX,試驗飛往太空的火箭發射。
馬斯克認為,建立火星殖民地是人類的應急計劃,也是當前這個十年內就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星際飛船的試飛工作現在已經開始進行了,馬斯克的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讓人類登上火星表面,到 2050 年建成一個完整的城市并投入使用。為了實現這個目標,SpaceX 計劃在2027年至2050年之間完成10次大規模發射任務,每22個月到24個月發射一次。因為在此期間,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是最短的。
所以按照馬斯克的計劃,我們離登陸火星真的不遠了。
騰訊財經:您怎么評價馬斯克?他身上的哪些關鍵特質讓他成為了一個如此頂尖的企業家?
戴曼迪斯:我和馬斯克是好朋友,2000年當馬斯克把Paypal賣給eBay的時候,我把1.4億美元全都投給了特斯拉和SpaceX,他從來不會選擇最安全的路徑,永遠都在嘗試新事物,這是他成功的原因。
埃隆·馬斯克和他的公司還是融合的典范。他是一名工程師,總是追求原創,善于探究物質的本源,從深層的物理理論來解答世間萬物產生的原因。
他是火箭科學、工程學、物理學、人工智能、太陽能、能源等領域的絕對專家。幾個公司又是不同領域:SpaceX航天業務覆蓋火箭、衛星、載人、深空四大領域;特斯拉是要革命電動汽車行業;地球新“挖土”企業“無聊公司”是為了解決洛杉磯交通擁堵;神經技術公司 Neuralink 是要幫助治療人們的腦部疾病,讓人類變得更加強大……這些企業涉足的領域和技術覆蓋了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太空旅行、超級高鐵、腦機接口、人體增強、智能微塵、單病例藥物、納米薄膜、細胞機器人,等等。
騰訊財經:您曾成功創辦了17家科技創新公司,包括奇點大學、X大獎基金會、行星資源公司、人類壽命有限公司等,您也是眾多高科技企業的投資人。您覺得在可預見的未來里,哪個項目或者主題對您來說是最為重要的?
戴曼迪斯:我曾經在Twitter上問過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給你10億美元去改變世界,你將會做些什么?
這個問題的答案剛好能回答。每個領域都有其重要的項目和課題。我們的長壽、健康,對外太空的探索、改變交通,改變食物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項目。
那么面對未來,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其實我在書中也涉及了。就是那些亟待解決的風險,包括水資源危機、氣候變化與能源危機、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危機、一些技術性失業的威脅、以及一些其他的封面。這些對于我們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
我們希望, 指數型技術的融合能夠在未來很好的化解這些危機,而且,現在已經有很多的技術被應用到這些領域中了。
騰訊財經:疫情之后,您看到投資或創業的趨勢發生什么變化嗎?以及,您如何看待中國的創業環境?
戴曼迪斯:2020年的資金投資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多的一年,我們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的現象了。大量資金投資了科技公司,受到疫情等影響,健康醫療、遠程教育以及外賣送貨服務等領域的投資尤其活躍,這些投資將會在2021年帶來成果。
我看來,中國的創業者是全世界最勤奮的。而且與美國創業者只聚焦美國市場不同,中國的創業者不僅擁有中國市場,還擁有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