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二次上市登陸港股,為什么投資機構獨鐘情于它?
文/KimiMa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二次上市的風潮席卷港股,這次的接力棒交到了B站的手上。
3月18日,B站回港二次上市正式開啟招股,首日認購火爆。截至18日下午7點,公開招股部分暫錄185.6億港元保證金,認購倍數為25.05倍,超額認購24.05倍。
認購前,港股許多投資機構對B站此次招股持樂觀態度,多位大型機構投資人直言,B站是這一波回港潮中難得的好項目。
盡管赴美上市僅三年有余,B站始終被多方投資機構持續“看好”。三年時間里,B站的股價從最初的發行價11.50美元到最新收盤價113.31美元,股價翻了10倍。僅2020年一年,市值就翻了四倍,在資本市場表現亮眼。
上市的三年,也正是B站積極轉型、不斷擴張的三年。根據最新披露的年報,2020年B站營收達到119.99億元,同比增長77.03%。第四季度月活躍用戶數突破2億,同比增長55%,用戶數量持續高速增長。從2020年財報來看,B站正處于高速成長的上升期。
即便在營收和MAU上成績不凡,B站常年的凈虧損也不可忽視。就披露數據來看,2018年~2020年的虧損凈額分別為5.65億元、13.04億元、30.54億元。但盡管如此,虧損絲毫不影響投資機構對B站招股“加碼”,大多數投資機構對B站仍持樂觀態度,看好其高增長和獨特的產品優勢,認為其未來潛力無窮。
一、"起飛"的小破站
“全面發展”成為B站近年來高增長的代名詞。
“破圈”帶來的用戶和內容增長成為B站擴張的最有力引擎。除了2020年最后一個季度MAU破2億,B站Q4的日均活躍用戶也達到5400萬,日均視頻播放量超過12億次。越來越多的新面孔加入了B站頭部創作者的陣營,像19年榮登百大的何同學,以及20年多次“出圈”的羅翔老師,都是新涌現的頭部創作者。這些UP主,都是在B站的內容生態中成長起來的,而非外部平臺大V。B站活躍的社區氛圍培育出了大量新興的內容創作者,這也促進B站內容的多元化。
除了傳統的音樂、舞蹈、動畫、鬼畜等內容,學習、美食、知識類等各種題材的視頻創作也在B站“野蠻生長”, 這也意味著B站社區的創作內容更加豐富了。2020年Q4,月均活躍UP主190萬, 同比增長88%;月均視頻投稿量 590萬, 同比增長109%。
除了用戶和內容創作,步入商業化之后的小破站也更會做視頻這門“生意”。
營收總額是衡量的第一標準,去年一年營收達到120億,同比增長77%的B站交了一份很不錯的答卷。而B站付費用戶數目也是節節攀升,去年達到了1480萬,同比增長106%。
/B站的22和33娘
用戶和商業化的數據是B站得到資本“深愛”的本質原因所在。事實上,再重新審視這個以小眾文化而出圈的互聯網社區,B站現在更接近于一個全量市場的視頻平臺。
早期B站用戶大都年齡層次較為集中,以年輕化為常態。近年來的增長中,越來越多年齡階段的用戶來到了這個社區,而這個社區也能夠創作吸引其年齡層次的原創內容。這讓B站的發展不再受到用戶“年輕”這個特性的約束,越來越接近于全量市場。
2020年B站的MAU達到2億,陳睿在2021年初就提出2023年MAU 4億的目標,足以體現B站打造一個全民化視頻平臺的決心。進入全量市場后,也意味著B站未來涉及的文娛領域更廣闊,資本潛力更大。
除了保留自身的二次元特色以外,“主流色彩”也出現在了B站的社區氛圍中。共青團和外交部相繼入駐,這讓B站“出圈”。無論是以品牌片《后浪》的形式還是以跨年晚會的形式,越來越多B站生態外的用戶開始認識B站,也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到這個社區。
與時俱進的不僅僅是B站的創作體裁,更是B站的內容載體。相比過去單一的中長視頻,B站的視頻創作形式更加多元了,圖文、短視頻、中長視頻以及直播,充分利用了流媒體的多樣性。尤其是在短視頻以及中視頻日漸流行的當下,B站逐漸擴張著這個賽道的份額,也就抓住了未來視頻賽道的機遇。
客觀來看,B站受追捧的原因,本質是圍繞用戶需求來拓展內容生態和商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5G和視頻制作技術不斷進步的當下,用戶對視頻內容的消費能力和需求都在不斷上升中,多形式的視頻平臺也必將是未來的大趨勢。
有了這個賽道優勢,B站未來可期。
二、押注“Z+世代”
事實上,即便是“走向大眾”以后,年輕化依舊是B站的核心特質。
用戶的年輕化也是美股資本愿意為B站買單的原因。一方面,B站占據的有利的視頻賽道,因此許多美國投資人都將B站看作中國的YouTube,未來會在視頻領域大放異彩。另一方面,B站對于Z世代具有強勁的吸引力,而中國的Z世代恰恰是中國未來強勁消費力的代表。
Z世代是指出生于1990-2009年間的年輕人,他們大都熱衷表達與創作,且興趣愛好多元,對于新鮮事物有著敏銳的嗅覺和較強的接受力,是現行互聯網市場的“主干群體”。就消費數據來看,彭博社報道稱,中國的Z世代約占家庭支出的13%,而美國僅為3%,英國為3%,這意味著占有國內Z世代市場至關重要。
近年來,B站的目標用戶也不再局限于Z世代,而是已經步入Z+世代了。這也是B站邁向全民視頻平臺的重要一步。
與Z世代相比,Z+世代更符合B站的用戶群像。Z+世代是出生于1985年-2009年間的人,他們是Z世代的自然延伸。從B站的用戶來看,86%的月活用戶在35歲及以下,Z+世代確實是B站的主要群體。從Z世代到Z+世代,B站的用戶層次進一步拉開,用戶的年齡上限也在進一步提高。
“三年前,B站群體主要是以90后、00后用戶為主。2020年,B站的口碑已經逐步滲透到了85后,甚至是80后的圈子?!标愵7Q。
Z+世代是整個泛視頻市場的驅動力,也代表著未來的消費趨勢。B站抓住了這一代的消費喜好,在未來的市場爭奪中將會搶占先機。
據數據披露,2019年,Z+世代的人口總數已超過4.5億人,他們在2019年貢獻了超過65%的視頻市場收入。同時,作為互聯網原住民,Z+世代接受過良好教育、對高質量內容以及自我表達有著強烈需求等特質,無疑是年輕化的視頻賽道最理想的用戶畫像。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Z+世代互聯網用戶參與進制作、分享和推廣視頻內容。
年輕用戶更偏好B站,也意味著B站的未來發展可能性越大。
與其他年齡段相比,Z+世代就是天生的視頻賽道用戶。他們更愿意花時間在視頻內容上,就去年的數據而言,Z+世代平均每天消費移動視頻內容的時長為3.71小時,比2020年整體人口消費視頻內容的平均時間多1.16小時。同時,內容付費也稱為Z+世代的共識。在Z+世代逐步成為社會生產力的中流砥柱時,抓住他們的文娛需求和興趣就成為抓住視頻賽道的密鑰。
B站吸引了Z+世代,Z+世代“創造”了如今的B站。
/年輕化貫穿在B站的成長中
B站創作機制和社區屬性,在國內多樣的互聯網產品中是獨樹一幟。這種活躍化、年輕化的視頻社區對于Z+世代具有強勁的吸引力。Z+世代對于流媒體的創作力,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也讓B站成為中國年輕一代的標志性品牌及領先的視頻社區,社區氛圍也難以復刻。
回顧逐步擴張的這幾年,Z+世代用戶陪伴了B站的成長,B站也讓Z+世代的生活豐富多彩。
未來,Z+世代逐步增長的消費潛力必定會受到市場的追捧,而在Z+世代中市占率和口碑雙豐收的B站顯然已經占據了絕對優勢。
三、吸引力,生態和未來
國內市場,像B站這種以年輕化的用戶為核心,注重社區氛圍的平臺是緊缺的。
尤其是B站還占據著處于風口的視頻賽道,且幾乎涵蓋了所有長度質量的視頻。這些特質都成為資本愿意為B站“撒幣”的原因。近年來的成長過程中,B站UP主創作的內容也時長成為網絡流行語和熱詞。這足以證明B站在網絡的影響力。
從現在的形態來講,作為一個高活躍、高互動、高黏性、高歸屬感的視頻社區,能夠生產源源不斷優質內容,這都讓B站的未來富有無限可能。同時,以用戶為中心的商業化也給B站帶來了許多機遇。
但擴張中,B站秉持的理論始終是“健康成長”,這種理論讓其邊界擴張始終處于良性的狀態,也為后續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在專訪中,B站COO李旎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健康增長是很重要的。在B站我們進行的各種戰略討論,都會回到這個問題上:我們能不能讓B站健康增長三十年?”
可以說,有了“健康增長三十年”這種內生驅動力,企業和資本關注度都會持續向好。
盡管沒有披露具體的募資額,但B站披露了二次上市后的募資投向。資金將用于優質內容投入、自主技術的開發與創新、銷售及營銷,從而支持社區健康、高質量的增長。
以這個募資投向作為風向標,B站在接下來三年依舊會加大用戶擴張的力度,繼續向全民視頻平臺進軍。
根據B站發布的聆訊后資料集,此次港股二次上市由4家外資大行聯手保薦,分別是摩根士丹利、高盛、J.P.摩根以及瑞銀。
就首日認購的情況來看,B站在港股依舊“大火”,公開招股部分孖展暫錄185.6億港元,認購倍數為25.05倍,超額認購24.0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