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哪些消費板塊率先實現復蘇?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又出現哪些新的變化?
獨立市場研究咨詢公司英敏特3月18日發布的《2021消費者趨勢報告》顯示,家居商品、食品飲料、健康品類正在實現率先復蘇,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也更加注重健康。
“今年消費市場整體維持了穩定復蘇的趨勢,把國內一、二月份數據與2019年同時期做對比,會發現一、二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了6.4%,所以我們認為今年整體復蘇態勢是穩定的,整體消費者情緒也比較理性。而消費的復蘇主要依靠家居商品、食品飲料、健康品類幾個板塊推動。”英敏特資深趨勢分析師李翊君對第一財經表示。
敏特資深趨勢分析師李翊君
英敏特疫情追蹤數據顯示,在2021年2月,家居商品消費支出人數占比(38%)高于所有類目平均值(25%)。
“疫情期間居家時長上升,大家在家里做飯的頻次也增加了,有一些居家食品、飲料,可以幫助大家更便利地解決飲食需求,成為消費的新方向。”李翊君表示。
天貓國際品牌市場總經理陳賜靚表示,“全球疫情下出境游熔斷,進口消費卻呈現加速線上化的趨勢。疫后進口消費場景的變化、新需求的涌現,也帶動相關進口品類崛起,例如健康、宅家相關品類迎來爆發。事實上,過去一年疫情沒有阻止海外品牌入華的腳步,率先從疫情中恢復的中國市場成為它們積極尋求新增長的主陣地。”
疫情也在悄然改變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習慣。
根據英敏特的報告,在中國,有64%受訪者表示他們疫情之后最關注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情況。59%的中國成年消費者自疫情爆發以來更加注重體育鍛煉。
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尤其表現在健康科技產品在近幾年受到消費者歡迎。根據英敏特的調研,89%的中國消費者同意可穿戴設備讓自己更便捷地通過數據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同時56%的智能手表/手環購買者希望跟蹤家庭成員的安全或健康狀況(如定位、睡眠等)。
疫情后,消費者表現得更加依賴在線和數字技術。雖然數字化生活給人們帶來諸多便利,但其負面影響也使部分消費者陷入了困境。
“技術開始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們也不應該忽視對技術掌握程度較低的人群關懷,比如老年消費者,有企業為老年人推出一鍵叫車、電話叫車服務。隨著中國社會結構開始逐步的邁向老齡化,怎么更好把握中老年消費者的需求,值得思考。”李翊君說。
而在疫情后,社群購物也受到中老年消費者青睞。
英敏特去年一個針對50歲以上人群的調查問卷顯示,有30%的50歲以上人群每天關注社交媒體,逐漸習慣用電子體驗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而且逐漸把社交需求融入到整個消費過程當中。
在環保方面,再循環再利用成為中國消費品行業的熱詞,61%中國受訪者表示他們對于支持環境可持續性品牌有著更高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