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5日新媒體專電 據塔斯社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斯柳江卡區3月13日報道,北半球最大的深水中微子望遠鏡“貝加爾-GVD”當地時間13日在貝加爾湖正式啟動。該望遠鏡的主要任務是探測超高能中微子源、研究星系和宇宙的演變。
俄羅斯科教部部長瓦列里·法利科夫說:“這讓我們期待,能通過未來的發現和獲得的信息解決許多科學問題?!?/p>
俄科學院原子核研究所所長馬克西姆·利巴諾夫對塔斯社記者說,“貝加爾-GVD”占地面積約為0.5平方公里,項目斥資約25億盧布(約合3400萬美元)。俄方計劃繼續開發和擴建該望遠鏡。如果到2030年世界上未建成新的深水中微子望遠鏡,“貝加爾-GVD”將成為全球之最。
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所長格里戈里·特魯布尼科夫介紹說:“這是俄聯邦境內的國際項目。除作為項目開發者、發起者和首席科學協調員的俄羅斯外,目前正式參與該項目的還有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德國?!?/p>
特魯布尼科夫說:“借助‘貝加爾-GVD’,我們將能夠探測到比以前多得多的高能粒子,甚至將記錄到比太陽系更早誕生的粒子。這將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誕生和演變?!?/p>
報道稱,中微子是低質量的不帶電中性粒子,其運動速度接近光速??茖W家認為,中微子在到達地球時不會發生顯著變化,因此可為我們帶來關于宇宙誕生的寶貴信息。通過中微子,人類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演變的早期階段、化學元素的產生過程、星體的演化方式、太陽和地球的內部結構及組成要素,并更好地理解粒子本身。
報道還稱,“貝加爾-GVD”是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于2015年動工建造。1998年,俄方在貝加爾湖安裝了初始版深水中微子望遠鏡,并通過該望遠鏡測量了地球大氣層中產生的中微子。這項研究取得的成果促使美國在南極建造了“冰立方”中微子觀測站。人類正是通過該觀測站首次記錄到高能中微子,這證明了建立這類設施的正確性和前景。
報道表示,目前世界上有不少中微子望遠鏡正在運行。但設在貝加爾湖的中微子望遠鏡是獨一無二的科研裝置。在全球中微子觀測網中,它是北半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貝加爾-GVD”將研究從南極穿過地球來到北半球貝加爾地區的中微子流。該望遠鏡還將監測貝加爾湖的生態系統。
報道指出,“貝加爾-GVD”離岸3.5公里,距水面750米至1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