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清理垃圾”的名義,實際上在收集手機信息讓手機更加卡頓,然后再誘導用戶下載其它清理軟件形成惡性循環,這種現象充斥在“老人手機”中。
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一些企業在獲取數據方面層層設套,甚至專門針對老年人用戶的弱點進行軟件誘導下載。
70多歲的李女士通過智能手機看新聞、小說時,手機里總會自動蹦出一些“安全提示”,如病毒、垃圾、內存嚴重不足等。這些安全提示誘導著李女士下載了一個又一個清理軟件,但她發現這些“安全提示”是越清理越多。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安中心的專家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檢測。在一款小說閱讀軟件里,正常閱讀過程中出現了“安全清理”提示,工作人員點擊后,下載安裝了一款叫“內存優化大師”的App,自動清理過程中又繼續蹦出“清理手機緩存”提醒,點擊后,手機又下載安裝了“超強清理大師”。不斷“提醒、下載、清理”,同樣路徑接力重復,手機上接著又安裝了“智能清理大師”和“手機管家PRO”。
而李女士的經歷并不是個案,像她一樣的很多老人在使用智能手機的時候,都遭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測試發現,這些APP沒有什么清理效果,相反還會獲取設備上的信息,相反,在不斷偷偷大量獲取手機里的信息,讀取用戶的GPS定位信息;短短的8.75秒讀取了用戶890次應用列表。并且,這些軟件在收集信息后還會用些數據信息對老人們進行用戶畫像,給他們標記上“容易被誤導和誘導”的群體標簽。之后各種劣質,甚至帶有欺騙套路的廣告和內容就會源源不斷地推送到老人的手機上。
李女士還發現,下載手機清理軟件后,又開始頻繁出現一些誘人的廣告:“紅包領錢”“金幣賺錢”“走路掙錢”等。
經過檢測,這些手機APP打著安全提示的旗號,用夸大的危險,利用老年人群體對于智能手機不熟悉,網絡知識相對缺乏,嚇唬和蒙騙老人,不斷地下載安裝、玩弄花樣,為的就是賺取點擊量,從而獲得更多的廣告分成。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3·15”晚會曝光的“超強清理大師”的商標信息由麒麟合盛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注冊申請,該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法定代表人為李濤,注冊資本約3.6億元人民幣。而“內存優化大師”主體公司為快玩科技(廈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00萬人民幣,公司成立于2018年。
“智能清理大師”所屬公司為天津小魯二手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750萬人民幣,成立于2017年,由成都安易迅科技有限公司100%成立,而成都安易迅則由360魯大師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手機管家pro”主體公司則是安狗狗(深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00萬人民幣,成立日期為2019年,由上海移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出資100%成立。
目前我國有超過79萬家智能通信相關企業。天眼查數據顯示,6.2%的智能通信相關企業產生過法律訴訟,其中,案由涉及“買賣合同糾紛”的案件數量占比38.4%。另外,我國超8.5萬家智能通信相關企業出現過經營異常,超1萬家智能通信相關企業曾遭到行政處罰,2,500余家相關企業有嚴重違法行為。
除了惡意的軟件植入外,一個不能忽視的現象是,手機的互聯網收入逐漸成為傳統手機行業的最大補充。
魅族助理副總裁萬志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手機廠商可以通過預裝、廣告等方式獲得一定收益,從而對手機硬件成本進行一個對沖,也才有了相對可觀的售價這一結果。“傳統手機行業已經早已走入紅海市場,差異化其實很難最大化。預裝軟件、開屏廣告等泛手機行業互聯網后向收入每年有近千億之巨。”
對于手機廠商而言,如何在軟件隱私以及用戶畫像上做更多的保護已經成為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國60周歲及以上的人口已經占到了全體網民總數的11.2%,也就是說我國擁有老年網民1億多人。在互聯網向老年人群體不斷滲透的今天,如何對老年群體做更多的關愛,讓這一群體充分享受數字化帶來的便利也成為了互聯網企業與手機廠商需要重新審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