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創業教父史蒂夫·布蘭克(Steve Blank)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即使科技不斷進步,摩爾定律也很難戰勝物理定律,摩爾定律在十年前就失效了,只是人們沒有察覺而已。
雖然摩爾定律失效的言論不絕于耳,但是在新的計算機架構、芯片封裝技術、低功耗內存等方面,都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算力的需求不止,硬件的創新就不會止步。
早在2017年,AMD重返數據中心市場。當時就懷著比較大膽而又激進的情懷,不僅打破計算架構方面漸進式改善的狀況,同時還要在芯片技術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提升。
從推出ZEN核心開始,AMD也連續創造了很多第一,比如業界第一個推出64位X86架構,第一個推出多核技術,第一個實現集成化內存控制技術,總體而言AMD在技術創新上走在了行業前沿。
在3月15日,AMD全新發布了采用Zen 3 架構的第三代EPYC(霄龍)處理器,又將開啟什么樣的新紀元?
第三代EPYC(霄龍)不斷超越巔峰
客觀地說,AMD對于數據中心市場的規劃有些像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其實AMD早就展示了ZEN核心進化路線圖,2017年發布Zen核心,2019年發布Zen 2核心,2021年發布Zen 3核心。這一系列的進化路徑,會持續將“高效”成為EPYC不斷創新和突破的動力。
EPYC處理器一經推出,立刻收到了業界廣泛的關注,也吸引了一大批生態合作伙伴。因為,相比于競爭對手,EPYC的確有取勝的資本。比如EPYC的內核高密度,對虛擬化,云計算,高性能計算是一個重要指標;再比如,EPYC可以做到讓內存和I/O之間實現很好的平衡,相對于競品性價比更高等等。
AMD高級副總裁兼服務器業務總經理Dan McNamara表示:“首先,第三代EPYC不僅從核心到系統層面繼續保持優越的性能領先,在有一些基準跑分上還保持世界紀錄;其次,對于市場用戶而言,在整體擁有成本方面,第三代EPYC可以給IT經理人和投資人很好的價值回報;第三,AMD也在加速布局生態,并推出圍繞第三代產品更多的應用。”
很顯然,第三代EPYC可以看做是AMD面向高性能市場邁進轉型的重要一步,同時擴大AMD在數據中心市場版塊中的領先地位。
據了解,第三代EPYC從Zen 2到Zen 3代際IPC性能上實現了19%的提升,并在安全方面做出了優越的改進,經過測試,在很多的工作負載和很多基準測試中實現了約兩倍的性能提升。
AMD之所以能夠不斷地挑戰極限,這本身就是不斷追求極致的過程,EPYC始終在做自我革命,從不妥協于漸進式的創新,在登上性能的巔峰時,又去追求新的巔峰。
高性能與高安全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EPYC的每一次代際升級,都會有非常出色的技術創新,第三代產品系列表現得更為明顯。
AMD 全球院士、Zen核心首席設計師Mike Clark表示,EPYC從二代到三代在代際之間能夠實現約19%的IPC性能提高,是源自多個維度的創新。
比如AMD改善了分支預測的功能,提高了準確性,并在系統中能發出更快的指令,更高指數的吞吐量,同時也更強的賦能了推理的工作負載;再比如,從四核到八核讓通訊的速度加快,實現共享內存調用,降低有效的內存訪問延遲等等。
除此之外,第三代EPYC之所以是服務器中的最強性能,還源于采用了小芯片架構,能夠在產品的配置方面給客戶提供靈活性,讓客戶能夠在選用方面更加容易。
AMD EPYC產品管理全球副總裁Ram Peddibhotla舉了一個例子:“例如客戶要配置2.5萬單位的性能,采用的是SPECrate基準性能,如果客戶采用競爭對手的服務器產品需要有63臺服務器,而采用AMD第三代EPYC的服務器產品只需要32臺?!?/p>
很顯然,這的確可以給客戶提供難以拒絕的選擇,客戶可以獲得巨大的成本節約,整體擁有成本是第三代EPYC的巨大優勢,所以整體來看使用后四年的TCO(總體擁有成本)可以實現35%的削減,這是任何企業都無法拒絕的優勢。
另外,第三代EPYC在安全性的升級可謂是重中之重。
首先第三代EPYC持續了原來AMD的安全處理器核心的設計,還能夠把處理器安全集成到IO die上,同時AMD也為密鑰的生成、密鑰的管理,提供了加密的功能,并且AMD啟用了硬件驗證的方式,能夠實現以硬件信任更為基礎的平臺的安全,這些安全設計可以讓第三代EPYC產品整個OS的核心處在非常安全的水平上。
從生態維度,AMD還將圍繞第三代EPYC產品打造更多解決方案,讓客戶能夠更快的、更明顯的感受到產品的整體價值。為此,AMD也為合作生態伙伴開發了,包括在超融合的情境下的應用,關系型數據庫,數據分析等等。這些相關性的應用可以讓客戶能更快的去獲得價值。
讓計算力成為生產力
在算力就是生產力的時代,第三代EPYC的誕生可謂恰逢其時。
我們知道,2020年,由于疫情階段的需求影響,導致云計算基礎設施加快部署,以及相關服務的需求增加,數據中心作為數字化建設的底層基礎設施,有望持續增長。
IDC在今年初發布的《2020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計算力與國家經濟息息相關,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
同樣,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系列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35.85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同時這三分之一的GDP比重,卻創造了三分之二的GDP增長。這同樣說明發展數字經濟的含金量相比傳統經濟,有倍增的效果。換言之,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的數字經濟,逐漸成為了社會經濟價值的“數字基建”。而以計算力,則可以看做是數字化技術形成的生產力,它更是“數字基建”的“基石”。
而以EPYC為代表的不斷創新,已經通過重塑數據中心市場格局,成為了數字經濟的重要驅動。
從第三代EPYC的特點來看,對于面對海量數據處理需求的企業市場來說,可以提供性能卓越的基礎架構;對于最高的虛機密度的云計算市場來說,第三代EPYC可以幫助這些CSP讓總體擁有成本的價值實現實現最大;而對于高性能計算市場,AMD也在不斷刷新高性能運行基準的新紀錄。
不難發現,EPYC對于這些市場而言,就是全新的生產力。
總體而言,第三代EPYC的每一個核心都可以帶來最高性能,可以帶給客戶最優化的整體擁有成本,同時通過生態合作伙伴的布局,能夠讓客戶更快的做好部署,更快的享用到最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