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月14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王赤帶領團隊與山東大學空間科學研究院教授張清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合作,近日首次在北極上空發現類似臺風的“太空臺風”。
該結構形成了太陽風帶電粒子直接進入地球中高層大氣、地球帶電粒子逃逸至磁層的通道,極大提升了太陽風-磁層能量的耦合效率。
在這項研究中,我國子午工程南極中山站高頻雷達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負責建設的子午工程南極中山站高頻雷達建成于2010年,并于當年加盟了國際超級雙子極光雷達網國際組織,且與所有超級雙子極光雷達網的雷達實現了數據的準實時共享。
研究過程中,中山站高頻雷達與其它南北半球極區廣泛覆蓋的超級雙子極光雷達聯合工作,開展全球極區電離層大尺度對流的觀測,為探究 “太空臺風”的對流特征提供了觀測依據。
子午工程二期將在我國和南北極地區建設包括三站式高頻雷達在內的192臺設備,開展多臺站、鏈網式、多要素和多手段的空間環境監測,將為了解“太空臺風”等空間天氣的變化規律,提升我國空間天氣領域的原創性科學研究能力發揮重要作用。
供圖: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航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