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院春潮乍起。
如果說從2015年第1家互聯網醫院落地到2019年的351家互聯網醫院建成,如同交響樂的序曲,那么2020年全國互聯網醫院數量直接飆升至1100余家,則是互聯網醫院領域開啟了裂變。
一時間,互聯網醫院賽道上擠滿踏浪者。
作為百度孵化打造的一站式健康服務平臺,2020年百度健康于海南、銀川落地兩家自建互聯網醫院,到如今與公立醫院共建互聯網醫院落地滄州,百度健康在大健康產業的布局正在加速,而互聯網醫院則成為重要抓手。目前,百度健康已經形成了以百度健康醫典為核心的健康科普內容生態和以問醫生、健康商城為核心的服務生態。
隨著越來越多的三甲醫院與百度健康合作,將相關服務承接給百度智能小程序,這意味著用戶可以直接從獲取健康相關信息,迅速跳轉到醫院或者平臺獲取相對應的服務。
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以搜索入口優勢建立的百度健康,逐漸開始強化用戶與服務之間的連接。互聯網醫院發展至今,實際上最難解決的正是低頻需求如何高頻化的問題。
百度健康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從用戶的搜索需求、知識服務、視頻直播、在線問診等相對高頻行為,向獲取服務引導轉化。
而在服務供給端,百度健康正在推進與全國公立醫院共建互聯網醫院,形成大規模的服務網絡,構建更完整的健康服務閉環。
聚焦互聯網醫院,顯然百度健康已經有了從搜索向服務不斷遞進的打法邏輯。
建立沒有“圍墻”的醫院
對于患者來說,傳統到院就醫模式的最大痛點就是“排隊兩小時,看病五分鐘”。
從初診、檢查、確診到治療的全流程,患者往往需要頻繁往返醫院,耗費大量時間才能完成。即便是“檢查繳費、藥品/治療繳費、取藥”這樣的流程也需要多次排隊,極大降低了患者體驗。
再加上由于健康產業服務行業的專業性、特殊性,往往是“供給決定著需求”,在服務端、需求端與支付端的三端關系中,公立醫院居于“中心”,高墻四砌。
“讓數據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路。”百度健康互聯網醫院院長楊建純向《一點財經》表示,百度健康與公立醫院共建互聯網醫院最大的意義在于幫助醫院打開“圍墻”。
楊建純認為,實際上很大一部分門診需求完全是可以通過線上解決的,而大部分常見病患者是沒有必要跑去大醫院,甚至都不需要去線下醫院;對于原本需要定期去醫院復診、續方的慢病患者,也可以通過線上解決問題。
“即使離開了醫院,患者也可以在線上隨時找到管理隨診的醫生,醫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為患者提供服務”,楊建純向《一點財經》表示,互聯網醫院的核心在于健康服務全流程的線上+線下協作模式。
此外,互聯網醫院服務入口的便捷性,也將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對于大部分用戶而言,出現一般性的健康問題,第一時間問誰、找誰非常重要。”在楊建純看來,從用戶行為路徑的起點處“卡位”,是百度健康做互聯網醫院服務非常關鍵的一環。
在解決健康疑惑方面,用戶第一選擇仍是進入搜索框進行檢索。目前,百度健康每日滿足2億次用戶健康搜索需求。也就是說,借搜索入口優勢,百度健康可以對需求進行分析,更智能的將用戶健康行為起點的需求,延伸至后端的服務。
以百度健康即將在滄州落地的互聯網醫院為例,通過百度健康的全面賦能,到院就醫的改變將肉眼可見:
用戶可直接獲取診前咨詢、預約掛號、在線復診、送藥上門、隨訪管理等一站式服務,滄州醫保用戶還享受醫保在線支付。
據楊建純介紹,在診前階段,市民可以通過百度健康互聯網醫院進行預約掛號,精準推薦科室、醫生;在看病期間,患者可在線上平臺了解問診進度、獲取電子報告,節約患者的時間和精力。“問診結束后,患者還可線上與醫生溝通,讓用戶和醫院的溝通更加便捷、高效,通過隨訪管理,提升回訪效率。”
滄州市人民醫院和百度健康共建的互聯網醫院是提升用戶就醫體驗的一塊試驗田。楊建純表示,百度健康正在推進與全國多家公立醫院達成合作,將這種模式在全國多地加速“復制”。
打通醫院場景,擴大服務空間
數字化驅動產業發展的未來已來。
無論是從需求端還是供給端觀察,互聯網醫院已經不再是一個服務概念,而是一個蘊藏巨大潛力的新賽道。
尤其在資源分布不均衡、供需不對等的健康服務領域,以互聯網醫院為載體的數字化建設是提升優質資源可及性、提高服務水平的重要支撐。
“但是全國現有1100多家互聯網醫院,其中很多互聯網醫院沒有快速發展起來,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沒有與公立醫院形成互補,以及為公立醫院線上化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只做一個線上程序是遠遠不夠的。”
楊建純表示,公立醫院在提供權威、專業的健康服務后,互聯網平臺需要聚焦流量、品牌、技術等一站式互聯網醫院服務,雙方深度融合才能解決公立醫院在互聯網醫院方面的運營難題。
以百度健康互聯網醫院服務為例,公立醫院在入駐百度健康后,可以直接從用戶起點的需求向后端服務延伸,構建從需求到服務的閉環;在幫助醫院優化患者的就醫流程、提升門診效率方面,百度健康通過流量分析,借助AI技術助力醫生,讓互聯網醫院能夠實現分級診療,也讓一些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可以不用線下排隊,直接線上完成問診。
“圍繞醫院品牌建設,百度健康聚合多平臺資源,覆蓋百度搜索、百度地圖等入口,向用戶展示信息及服務內容。”據楊建純介紹,百度健康打通百家號、直播等搭建醫學科普平臺,醫生可以向患者進行疾病教育,將疾病防治的關口前移。
今年年初,河北疫情突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獨家做客百度健康醫典解讀石家莊疫情、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引起網友熱議登上微博熱搜。“百度健康在助力公立醫院開展科普服務方面,已經建立了高效的傳播路徑。”
針對互聯網醫院加速智能化、線上化,百度健康也在通過“技術卡位”,充分賦能公立醫院以及醫生。
人工智能最大的應用場景就在健康服務上。基于百度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的平臺型能力,百度健康持續圍繞患者需求對現有的技術進行補充和迭代升級。
“尤其是通過技術路徑助力醫生成長,提升問診效率,這也是百度健康在為醫生群體賦能。”楊建純表示,醫生是健康服務的核心資源,也是稀缺資源。優秀的醫生培養周期很長,還需要臨床經驗不斷累積才能形成有效的服務供給。但如果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將醫生所需要學習和積累的一部分經驗,轉化成輔助診療類的產品,這就可以解放醫生的一部分精力,進而提升公立醫院的智能化和運行效率。
圍繞與公立醫院共建互聯網醫院或進行專病科室合作,百度健康迅速鋪開全國性醫院服務網絡,與自營互聯網醫院、慢病中心協同,同樣是百度健康在健康服務領域深耕“護城河”的舉措。
一方面,百度健康與合作的公立醫院將診療全流程數據互通,助力傳統醫院實現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通過流量分發、不同階段服務的轉接遞延,百度健康能為醫院精準聚合用戶就醫需求,突破地域限制,不僅將有復診、慢病管理等需求的患者聚合到線上,助力醫院實現分級診療,還將擴寬醫院服務覆蓋區域,讓其他省份、城市的患者直接通過百度健康互聯網醫院,獲取專業的就醫診療服務。
從百度健康在互聯網醫院的業務邏輯來看,擁有完整服務閉環是其在大健康產業中廝殺的核心武器。
結語
入局互聯網醫院,百度健康最根本的優勢在于流量與服務打通,這離不開其“內容+服務”雙生態戰略支撐。目前,百度健康為用戶提供健康科普、在線咨詢、健康商城、慢病管理、互聯網醫院等健康服務閉環。
基于權威醫學科普、搜索需求的百度健康,已成為健康服務流量聚合地,構成其做好互聯網醫院的強力支撐。而反過來,一旦以互聯網醫院服務網絡為核心的服務生態形成更完整的服務閉環,又會將公立醫院的線下流量,順勢導入百度,對整個百度移動生態帶來反哺效應。
實際上,近兩年百度移動生態一直都在圍繞搜索與服務場景連接,不斷探索各種可能性,并最終落于服務能力的養成上。
百度積蓄已久的無人駕駛、小度智能設備等硬件終端,都可能成為驅動行業產生重大變化,改變人們健康管理習慣,成為進入醫院服務場景的新方式。
動脈網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互聯網醫院服務的市場規模約為1060億元人民幣,未來三年復合增長率達53.9%,2022年市場規模將至2550億元。現在,百度健康圍繞互聯網醫院深度布局,正是要通過占據健康服務核心產業,來向行業上下游輻射其競爭力。
大健康產業已成為支撐百度移動生態不斷擴張規模、加深服務的新疆域。
為什么百度能干好互聯網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