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鄭淯心在水面放兩艘小船,兩臺風扇透過纖維板送同等風力給小船,會發現兩只船的速度不同,這取決于纖維板的透氣性。
這一幕不是科技公司的實驗,而是3月11日優衣庫春夏新品展會上的一場小實驗,優衣庫以此來證明優衣庫面料的透氣性很強,同時也向外界闡釋,優衣庫不是單純的服裝公司,而是一家服裝科技公司。迅銷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市場官吳品慧從消費者洞察、面料的科技性和公司的數字化角度闡釋了這個定義。
2020年,諸多快時尚公司退出中國,優衣庫創始人兼董事長、迅銷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柳井正接受彭博社采訪時稱,優衣庫不是快時尚公司,“我們是把基礎款和經典款,融入一些流行元素,以更合理的價格,更快提供給消費者”,他不希望消費者穿一次便扔掉,他的理念是做可持續性服裝,可以穿一輩子的衣服。
這樣的理念也讓優衣庫在疫情中市值節節高升。ZARA所屬的INDITEX集團股價今年以來跌去近27%,市值蒸發近270億歐元(約合2137.94億元),相比之下,迅銷集團因為中國市場快速恢復提振,股價一度飆升至上市以來的新高,甚至在2月16日,迅銷集團股價上漲3%,在首次突破每股10萬日元大關的同時,其總市值也超越了ZARA母公司Inditex,成為全球服裝行業的第一市值。
這一成績離不開中國市場。
應對疫情后消費者需求
吳品慧介紹,優衣庫有著特殊的生意模式,這讓優衣庫的產品推出后能真正貼合消費者需求。
她把特殊解釋為三點,第一優衣庫不只銷售服裝,它還設計服裝,在紐約、東京跟在上海都有設計師團隊;第二,不管是面料還是款式,優衣庫一直在推陳出新,例如更加透氣的優衣庫AIRism舒爽系列、世界文創先鋒UT系列等,讓優衣庫形成獨特的消費者印象;第三優衣庫所有的門店都是直營店,直營店能確保服務的品質和速度,保證定價和渠道的穩定,這是很多服裝企業做不到的。
疫情讓消費者的需求發生變化,優衣庫發布2021年《新生機消費調查》顯示,疫情后消費者發生六大主要轉變:疫情使追求健康成為人們長期且穩定的目標;推動重塑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場景邊界;令人渴望營造“身心安住空間”;讓可持續發展不再可有可無;人們開始抱持兼顧品質與實惠的消費態度;探索生活“新半徑”成為新潮流。
作為問卷調研的策劃者,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教授金立印自己也在報告中找到了許多共鳴,例如人們對輕運動的投入,金立印介紹,四五年前,他也曾專門辦過健身卡,但必須抽出時間帶著裝備去健身房,在教練的督促下帶著目的去舉鐵的模式讓他沒能堅持下去。
去年年初全民居家的那段時間里,他抱著還是得動一動的心態修好了家里的跑步機,開始試著每天上下午各抽10到15分鐘運動一下。沒想到,竟這樣堅持了一年。對于輕運動來說,要特地為此再去換身運動服就會比較麻煩。因此過去一年金立印在想動起來的日子更偏好穿著滿足多場景、多功能的服裝,最好能“出去也能穿,運動時也能穿,就不用特意去換衣服了”。
在對產品便利度的追求下,一線和三線城市人群在挑選服裝時還會注重速干、免燙等特點。在對產品靈活性的追求下,三線城市消費者愿意為“百搭”支付更高溢價。調查發現,39.3%的三線城市消費者認為百搭的服飾能使他們感到儀式感,同時也能給他們的生活以生機。
面對這種消費趨勢,優衣庫調整設計速度,把高彈、吸汗、快干等需求延伸到更多的產品線,過去可能運動系列的衣服會具備這些特點,但春夏系列中很多產品都體現出來融合性和多場景性。
除了更留心身邊的美好,人們對周遭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觀念也有了一些共性的轉變。疫情之下,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人類命運與周遭環境是相互影響的。因此,在疫情發生后,92.6%的受訪者計劃在日常消費中實踐可持續理念,理念的改變很可能就成為消費的新驅動。優衣庫在本次春夏展中多次提到可持續的觀念,例如使用再生聚酯原料的“DRY-EX”POLO衫,用BlueCycle節水牛仔褲,節水率最高可達近95%,減少商品的塑料包裝等。
持續推行數字化
金立印表示,從調查來看,以上種種,在過去一年中,已經從疫情剛剛出現時的應激反應固化成了人們的新生活習慣。而在這些人們已經有所感知的生活理念、消費觀念的變化之上,疫情某種程度上也更進一步地推動了人們對時間的再分配。疫情發生后,88.04%的被訪者經歷疫情之后習慣了在線購物和線上線下打通的購物方式。
2018年,吳品慧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提到,優衣庫希望成為最好的數字零售商,她洞察到消費者更注重社交電商的渠道,上線了優衣庫掌上旗艦店,這是一種O2O的新零售服務,開通全品類門店自提、送貨到家和社交分享等服務。
過去幾年,優衣庫持續發力全渠道,并輔助零售門店進一步擴大在新興市場的線下輻射范圍。
服裝難以做到門店網店同步的原因在于巨大的SKU數,同一款服裝的不同的尺碼、顏色都屬于不同的SKU。優衣庫推出“掌上旗艦店”后,打通所有門店網店平臺的商品選購與服務,這也意味著原有以大區為單位的考核機制廢除,形成全國只有一個優衣庫的內部運營機制。
吳品慧表示,在疫情來臨后,消費者更注重社交電商,這種趨勢發展越來越明晰,優衣庫也將社交、資訊、購物鏈條打通,“優衣庫的魅力在于數字零售,我們有自己的渠道,有電商平臺和兩億多粉絲,我們要把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結合起來”。
今年,優衣庫還將繼續優化數字零售方式,今年優衣庫又推出數字化服務StyleHint“衣點靈感”即看即搜即購的功能,吳品慧表示,優衣庫仍然致力于成為全球第一的“數字消費零售企業”。
中國區的重要地位
疫情之下,服裝產業受到沖擊,而優衣庫中國區的表現仍較為亮眼。
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2021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集團綜綜合經營溢利總額同比增長23.3%達1130億日元,主要原因為日本及大中華地區優衣庫業務的經營溢利大幅增長以及GU的溢利增長。與此同時,中國大陸電商平臺的凈銷售額也錄得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大中華區第一季度銷售額在集團占比從去年同期的22.9%上升至24.7%。
中國區的市場表現離不開優衣庫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優衣庫很多其他國家的研發中心設計出來的衣服款式都在中國工廠進行打版,與上海研發中心的研究人員及設計師對工藝流程進行反復試驗論證,因此很多創意也都會在中國產生。
優衣庫衣服的創新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優衣庫員工通過對消費者在線上或者線下實體店反饋的需求進行洞察,及時反映給總部,開發出合適的產品。另外一種則是優衣庫與包括在中國的合作工廠結合消費者需求,通過對工藝和材料的反復研究而自行開發出來的。比如,優衣庫的無縫羽絨,就是優衣庫與合作伙伴開發出來的,類似的例子還有優衣庫的棉質抗皺襯衫。目前,在全世界頗為受歡迎的優衣庫的AIRism口罩,一開始也是優衣庫總部與中國的合作伙伴在顧客反饋下開發成功。
此外,去年下半年開始,優衣庫在中國門店方面動作頻頻,繼6月新開8家門店之后,8月14日全國再迎18城19家新店同開。據統計,優衣庫在去年于中國市場新增門店達66家,超過日本本土門店數量,突破800家。
吳品慧表示,優衣庫未來將以每年80-100家的速度在中國市場開設新門店,并將在2022年突破1000家。
中國市場比日本巿場更重要嗎?這個問題彭博社記者曾問過柳井正,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喜歡這種分開思考和比較的方式,只要有消費者在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市場,尤其中國有14多億的人口,他們都渴望美好的生活,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市場。日本處于美國和中國之間,是一個交匯點,同時和歐洲關系也非常好,是聯通世界各國的。中國也是一樣的,中國也需要和世界各國聯通在一起。現在應對疫情都已身心疲憊,希望大家調整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柳井正指的是用戶思維,吳品慧也在采訪中強調,不管是創新技術改變面料,還是推出設計師聯名系列、藝術家等跨界合作的UT系列,又或者是數字營銷方式,背后核心都脫離不了用戶思維,優衣庫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來建立實時反應的生產需求供應鏈,并將用戶需要的東西提供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