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中午吃飯時候看到一條新聞:
近日,一名河南安陽女子手持喇叭坐在特斯拉Model 3車頂維權,用白布黑字寫道,“特斯拉剎車失靈”,同時喇叭播放“特斯拉Model 3春節期間剎車失靈,引發交通事故,一家四口險些喪命”的錄音。
當事人張女士介紹,當時她與家人駕駛Model 3出門游玩,其父在開車時看到遠處紅綠燈后,很自然的把腳從電門抬了起來,但是車并沒有降速,反而以很快的速度追尾了前方多車,最后撞擊路邊的水泥防護欄才停了下來,事故造成張女士及其父母受傷住院。
4S店回應稱,車輛已做封存,車主拒絕第三方檢測,同時行車數據沒有顯示剎車有問題,事故說明認定為沒有保持安全行車距離。對于客戶維權行為,已和市場監督局進行調節,但客戶依舊拒絕檢測。
“失靈”,是個挺吸睛的詞,按照詞典的解釋是“變得不靈敏或完全不起應有的作用。”
自從特斯拉國產,在中國越來越多,有關于特斯拉失控的新聞也越來越多。但是,在討伐特斯拉無良,坑害消費者前,其實有這么幾個常識性認知,需要廣大特斯拉車主清楚。
動能回收/單踏板,不代表剎車
今兒這個新聞中的維權女車主,說自己把腳從電門抬起來后,車輛沒有降速,很明顯,這是一個典型的過度依賴動能回收降速的情況。
簡單科普,動能回收,其實是 2009 年 F1 就開始用的一種技術,最初的目的是通過對一部分能量進行儲存,待到需要發動機需要更大輸出時,這部分能量會被集中釋放,帶來短期內的動力爆發。F1動能回收系統,分為MGU-H和MGU-K兩種,前者通過電池進行儲能,后者通過一個帶有慣性、能高速旋轉的機械飛輪進行儲能。
但現在用在普通車上的動能回收,和這套系統差別挺大。
電動汽車上的動能回收,主要目的是把一部分機械能轉化回電能,增加續航,所以在我們日常駕駛電動車松開踏板時,會明顯感覺到車子有明顯的拖曳感,這就是動能系統開始工作后產生的電機反拖。
而所謂單踏板模式,就是在較強動能回收的作用下,基本只需要油門的控制來應對日常駕駛。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剎車在車上就沒用了,動能回收的最主要作用是回收能量增加續航,而剎車踏板的主要作用是降速,如果不能明確知道這一點,那只能賴車主無腦,而不是說車不行。
剎車,不是踩下踏板車就停
明確了特斯拉的車上不是只有一個油門踏板,同樣有剎車后。還應該知道這么一個概念,剎車需要距離。
在做汽車測試時,經常會 100-0 制動測試,概念為車輛從時速一百減速到零所行使的距離(單位為米)。優秀車輛的測試成績普遍在35/40米之間,普通代步汽車的水平的大約在 45米左右;連續進行10次急剎車測試,大部分車輛的制動距離都會出現 10% 到 20% 的延長。
之前有媒體做過測試,國產特斯拉的 100-0km/h剎車距離是36.42米,60-0km/h剎車距離是12.84米。這是個非常優秀的數據,但是這不意味著你每次剎車距離都能這么短。
車子剎車主要取決于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所以每次剎車,不同的路面溫度,輪胎溫度,路面平整程度,環境溫度等等等等,都會影響到這個摩擦力。而且剎車測試時,駕駛員都會瞬間全力把剎車踩到底,而日常開車時,駕駛員還會有剎車的反應時間,為了駕駛舒適性,也很少會一下子剎車到底。所以實際上,剎車距離還會更長。
特斯拉 Model 3 是輛好車,但也是輛車,也要遵循一輛車的物理限制,那駕駛員開特斯拉,也得像開其他車那樣,知道應該預留剎車距離。
誰錯了?
上面敲這么多字兒,不是為了給特斯拉洗白,畢竟還沒有權威機構檢測結果,先不說車的毛病,就說賣車的環節,特斯拉中國銷售網點越來越多,銷售人員越來越多,很難避免銷售人員為了賣車,去突出特斯拉優勢,過度宣傳導致誤導車主的情況。出現今天這條新聞,很有可能車主就是受到了所謂的網絡上經常說的“單踏板”的誤導和影響。
年初時候我帶想買特斯拉的同事去訂車,北京某 4S 店的銷售為了賣我們 Model 3P,還一個勁兒鼓勵我們在當時那個晚高峰時刻,去大馬路上試駕體驗 Model 3P 的加速能力,這顯然也是不合理,不安全的。
特斯拉要做,一方面是在出現了這樣的糾紛后,更及時更詳盡的給大眾一個詳細的安全調查結果。另一方面,是得規范規范自己的員工,別為了賣車,誤導消費者。
而作為消費者,也應該清楚,你買的是特斯拉,是一輛很有未來感,有很多高級配置的純電動智能座駕,但這也是一輛車,也需要基礎的駕駛技巧和成熟的安全駕駛意識,買的是車,不是司機。
特斯拉是環保,是智能,環保和智能救得了世界,但救不好無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