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是國家金融、電信等系統的“基礎設施”,向來事關重大。但一個極為嚴峻的事實是:中國傳統銀行和電信等的數據庫核心系統,長期由外國廠商壟斷。
不過,在互聯網浪潮的催化下,數據量出現了迸發式增長。而在水平擴容、降低成本、智能運維等新的發展需求下,數據庫產業正呈現出明顯的“云化”趨勢。這是中國在后數據庫時代追趕的重要機會。于是,嗅覺靈敏的互聯網企業相繼涌入賽道,紛紛發力分布式數據庫。
可鑒于技術攻堅、打通渠道和建立生態太過艱難,國內分布式數據庫的頂級玩家寥寥無幾。而騰訊云是其中一員,并且后勁十足。經過十多年的耕耘、積累與進擊,騰訊云數據庫已逐步沖破了“三重門”,即開放革新、逐鹿中原和追星摘月,最終實現華麗的蛻變與升維。
第一重門:革新開放
騰訊云數據庫的發展早有跡可循。2002年,在計費產品發展需求刺激下,騰訊技術團隊開始基于開源的MySQL構建數據庫體系。但在“社交2.0”引起數據量爆發時,騰訊的業務線也對數據庫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2007年團隊開始自研自己的數據庫產品體系,即TDSQL前身。
騰訊云數據庫對高性能吞吐、分布式水平擴展、分布式KV存儲等進行的研發布局,幫助業務系統擺脫系統流量對服務器數量的依賴,以及突破了性能瓶頸、數據可靠性保障、高可用等“不可能三角”的技術難題,大大支撐了騰訊的業務線發展,比如掀起全民“偷菜”熱潮的“開心農場”。
2009年,騰訊又發出一記“大招”,正式推出了開放平臺。對此,騰訊云數據庫技術負責人潘安群表示,“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因為要服務內部外部不同規模業務的交易、賬戶等,更需要做到零差錯。”
此后,在QQ空間等開放平臺上,游戲和應用開發者從躍躍欲試到蜂擁而至。這也使得騰訊開放平臺,從原來的自有“大胖子”,變成附帶很多“小不點”。2010年底,開放平臺更迅速達到近3000家客戶,同時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但是,一些技術耦合問題也接踵而至。
潘安群表示,“大胖子”業務可以有很多規范和要求,很難出現特別大的問題。但小業務的場景很容易出問題,比如一些開發者沒有按規范操作?!耙虼?,我們要提供一個更加完整的數據庫解決方案,才能讓他們盡可能避免問題。我不希望平臺上用戶的錢有漏洞或被刷了?!?/p>
于是,技術團隊研發了一款金融級分布式數據庫,以解決高可用、一致性、水平擴容等問題,并讓業務系統專注業務邏輯。2012年,騰訊云基于“開源定制化+自研”策略,又研制出通用數據庫產品,正式命名TDSQL,并在內部規模推廣使用。這標志數據庫成為了“正規軍”。
而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興起以及數據量不斷激增,數據庫的場景需求也變得更復雜。分布式數據庫需要成為云計算時代產業的常態化能力,能夠支撐大規模場景的企業級、金融級分布式數據庫應用,以及做到靈活快速部署、敏捷開發、便捷運維等。于是,2013年,騰訊云數據庫團隊,開始探索OLAP(分析)型數據庫以及云原生數據庫的研發與應用,來更好地滿足行業各類數據庫需求。另外,騰訊云面向更多的平臺外部客戶,同時向公有云進發。
2014年上半年,由于互聯網企業紛紛上“云”,騰訊的云業務開始起量,并與金融公司陸續達成合作。而經過前期的“小牛試刀”,騰訊云在數據庫應用上也開始醞釀一盤大棋。2014年9月,在微眾銀行獲得牌照后,決定讓整個銀行的系統使用云和分布式架構。
騰訊云副總裁李綱表示,選中TDSQL是因為銀行的特殊性,即銀行普惠金融的模式需要數據庫,具備低成本無限擴展的能力?!斑@是我們第一次吃螃蟹。當時還是很緊張的,因為必須得保證整個銀行系統的穩定。而事實證明,上線很久后數據庫的各項指標均正常。”
目前,微眾銀行基于TDSQL搭建的銀行核心系統,已為2000多家金融客戶提供堅實“底盤”,成功服務超2.5億客戶,實現年均日交易3.6億筆,單日交易峰值近6億筆,最高TPS達到10萬+。此外,微眾銀行每個賬戶每年的IT運維成本降至3.5元,僅是傳統銀行1/10。
可以說,在騰訊云數據庫發展的早期階段,起點似乎有產品線發展需求的必然,也有些客觀環境的使然。但歸根結底,它的迭代成長,主要得益于開放平臺戰略。而在內部產品矩陣的驗證打磨下,騰訊云的能力一直在變強,而開放戰略和團隊拼搏的“狠勁”一直未變。
第二重門:挺進“中原”
正因為有了微眾銀行的突破性案例,才賦予了騰訊云數據庫“外延”的新主線。自2015年起,騰訊云開始布局政務云等市場,相繼推出政務云,工業云等不同服務。第二年,騰訊云就獲得了四川省政務云訂單,并在60天內完成交付。
而最初讓騰訊云數據庫名聲大噪的,是“數字廣東”項目。2017年,數字廣東要組建“敢死隊”,并選擇TDSQL作為核心系統數據庫。此后,騰訊云團隊迅速銜接,歷經一年多全力奮戰,助力廣東的國家級政府網上能力,從2016年的全國第九提升到2018年的全國第一。
隨后,在“All in產業互聯網”戰略推動下,騰訊云加快了向外界輸出數據庫能力,與建設銀行、中國人保等紛紛達成合作。2019年8月,張家港農商行正式上線新一代核心系統,而“底盤”就是TDSQL數據庫。這是國內銀行傳統核心系統,首次應用國產分布式數據庫。
其實對于TDSQL數據庫,張家港行并非一開始就認可。參與項目的騰訊云數據庫高級工程師張文表示,“張家港行在選型時,一套是集中式數據庫,一套是TDSQL數據庫。但最后,他們發現TDSQL成本和性能比較優,經過各種測試完全能勝任,才把核心系統遷移過來?!?/p>
通過這次升級,張家港行綜合成本降低75%以上。與此同時,效率提升也極為明顯。比如TDSQL核心數據庫,讓張家港行實現高頻賬戶類交易耗時在300毫秒之內。而相較傳統競爭對手,張文強調,TDSQL數據庫比較明顯的特點是:強一致、高可用、可伸縮和可拓展。
打入傳統銀行核心數據庫,意味著TDSQL數據庫在進擊中實現“登頂”。接著, 2020年10月31日,平安銀行信用卡A+新核心系統完成“換擋”。基于TDSQL數據庫,平安銀行信用卡完成全球首例銀行核心系統從集中式大型機下移至分布式平臺,同時新系統能保障10億級交易賬戶,并實現10億級的海量日交易量。
與張家港行一樣,平安銀行曾在歷時三四個月的數據庫選型中,當初也是看好集中式數據庫。這是因為平安銀行有至少15年使用外國產品的歷史,專家們非常信賴集中式數據庫的技術和服務體系。但考慮到分布式的系列優勢,平安銀行最終還是決定選用TDSQL數據庫。
整體上,對于騰訊云數據庫的輸出而言,如果說數字廣東是重要起點,那么張家港行案例是真正“外延”的標志性事件,而平安銀行信用卡的應用是一記強大“助攻”。而隨著不斷切入云開發、電商、交通和運營商等行業,TDSQL數據庫正在不斷驗證、迭代及拓展新邊界。
第三重門:追星摘月
2020年12月24日,騰訊云正式宣布其數據庫品牌TDSQL全新升級戰略。原有TDSQL、TBase、CynosDB三大產品線,將統一升級為“騰訊云企業級分布式數據庫TDSQL”。升級后的騰訊云TDSQL將涵蓋分布式、分析型、云原生等,多引擎融合的完整數據庫產品體系。
在李綱看來,這次架構調整對外部是品牌升級、簡化出口,對內部更精準的描述是融合。三個數據庫產品進行能力打散、重新組合,形成數據庫底層能力加產品的架構體系,而不同應用場景的引擎被納入統一體系來管理?!拔覀兿M蛻艉托袠I對它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
騰訊云副總裁李綱
當前,騰訊云數據庫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2019年,Gartner的報告稱,騰訊云數據庫市場份額增速達123%,位居國內所有廠商之首,并在全球范圍內保持連續兩年增速前三。2020年上半年,Gartner的報告又顯示,騰訊云數據庫的全球市場份額排名已經提升至前六。
李綱表示,數據庫品牌升級,更多是承前啟后的作用。在超融合、云原生以及國產化趨勢下,騰訊云數據庫將有更深遠發展。而如果簡單比喻數據庫產品線的“合三為一”:既是在做“減法”,也是在做“加法”。減法是整合同類項,化繁為簡;加法則是合縱連橫,以蓄成強力。
值得注意,騰訊云數據庫也已開始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去年11月正式入選Gartner的數據庫魔力象限。其報告認為,騰訊云數據庫多年來積累了一套完整的行業解決方案,在傳統交易和智能運營等方面表現出獨特優勢,并在助力數據庫國產化遷移中發揮良好作用。
作為世界知名的IT咨詢和研究公司,Gartner的魔力象限被稱作行業的年度“巡禮”,是國際企業組織采購技術產品的重要參考依據。對于此次“入榜”,李綱強調,“這標志著騰訊云數據庫正式進入世界頂級數據庫的行列,同時也是國產數據庫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不過,雖然騰訊云數據庫發展勢頭大好,但尚未在國內市場占據主要地位。當前,不少大型銀行已采用TDSQL等分布式系統,但核心業務依然是集中式數據庫。2019年,國外廠商仍占據中國數據庫市場80%以上。
縱觀國外頭部數據庫廠商的優勢,較大程度得益于多年來大舉收購ERP等下游企業,構建了完整的生態系統。由于各種辦公系統依托他們各自開發,彼此間無法兼容同時,已形成“割據”態勢。因此,騰訊云數據庫面臨的重大挑戰,是在技術破局后如何重構產業生態。
而歷史進程正賦予產業新的發展機遇。隨著云計算深入發展和普及,眾多企業和機構都在轉投分布式云數據庫。由此,Gartner的數據預測,2023年世界上將有近3/4的數據庫會跑在云端。顯然,在“云數據庫”時代浪潮下,騰訊云正在積極調整變革,以推動“量變到質變”。
結語
十八年磨一劍,不乏道途艱險。騰訊云數據庫歷經的三道“闖關”,就是自我革新開放,挺近“中原”攻城略地,以及走向世界追星摘月。如今騰訊云已沖破前兩道關,正在向第三道關進發。而1月底的一個好消息是,騰訊云數據庫的多項研究成果入選國際數據庫頂級會議。
從輸入者到輸出者,騰訊的C2B能力在被一步步釋放,進而具備了產業互聯網基因。而這使得騰訊云數據庫經過全部自有場景驗證后,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迅速完成了互聯網、政務民生、傳統行業和金融銀行的應用升維。某種程度上,這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數據庫。
騰訊云數據庫為什么會成功?相對而言,國內部分科研機構“托底”的企業,向來主要做了“學研”結合,“產”上面卻不盡如人意,而騰訊云數據庫做到了三者有機統一。技術是基石,產品是能力,生態是附加值,騰訊云的打法正愈發成熟穩健,但國內外的挑戰也絕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