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一帆2021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建議,要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培育一批生產性服務龍頭企業和工業互聯網平臺載體,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同時,加大數字化對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賦能,增強服務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的活力與能力。
徐冠巨表示,作為經濟大動脈的物流行業,尤其是公路物流存在企業規模小、行業結構散的特點,資源整合度低,成熟的物流技術難以及時推廣應用,這一特點在受到疫情等沖擊時尤為凸顯,亟需智能物流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系統化的支撐和服務。
徐冠巨認為,大規模定制、柔性生產成為新的趨勢和主流模式。當下,不少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和外部供應鏈服務跟不上需求的變化,物流水平、信息化程度、金融服務等存在差距。同時,一直以來,由于制造業的細分領域多,場景和需求分散,導致不同行業的物流供應商多是“小而專”的生存模式,很難在不同行業屬性的客戶間實現遷移。
他建議,發展物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物流平臺與大型制造企業的合作對接,加快培育一批生產性服務龍頭企業和工業互聯網平臺載體,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
此外,“十四五”規劃把“基本建成高標準市場體系”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內容,納入“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
近年來,數字技術在消費端應用不斷成熟,但對生產制造端的賦能還在起步爬坡階段,無論是內部供應鏈效率,還是外部供應鏈服務,都存在不少短板。隨著制造業定制化、柔性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樣的痛點也越來越明顯。
徐冠巨建議,利用十四五期間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契機,大力推進生產制造端數字化改革,加快建立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引導傳統物流網絡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升級改造、促進互聯互通,提升市場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
在新發展格局下走向高質量發展,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徐冠巨表示,完善產權保護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制度基礎,建議加快完善民營企業同等保護的法律體系;企業是高標準市場體系中的運行主體,民營企業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規范運營,主動與高標準市場體系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