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汆肉中醒来青梅,好男人www在线观看,少妇无码自慰毛片久久久久久,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丝瓜

登錄注冊
新聞 資訊 金融 知識 財經 理財 科技 金融 經濟 產品 系統 連接 科技 聚焦
首頁 > 金融 > > 正文

唯成長論的迷思

2021-03-08 17:31:14來源:互聯網

(圖片來源:IC Photo)

吳晨/文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在英文世界中成為動詞的公司名不少:Uber(優步)成了在線預約出行的代名詞,就像滴滴一樣;Instagram成了在線分享照片的代名詞;WeWork,雖然不是動詞,但代表了共享辦公的旋風,而且還體現了一種鮮明的年輕畫風。

在這一連串“顛覆式”以新代舊的熱潮中,有三大推動因素比較好地詮釋了21世紀一零年代的創新與創業。

第一是智能手機引發的移動互聯網井噴,優秀的APP成為了第一批收獲用戶的受益者。網絡效應成為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無論是純粹在線的社交媒體和電商,還是嘗試O2O(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優步、愛彼迎(Airbnb),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不過,他們成功的背后,也是與成千上萬效仿者血拼之后的結果,是燒錢競賽的慘勝者。

其次是共享經濟與零工經濟的勃興。共享經濟可以調動各種閑置的資源,比如車輛、房屋、辦公室,而這些資源也恰恰因為繁文縟節或者僵化過時的管理模式,成為亟待顛覆的場域。另一方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職場的變化讓零工經濟興起,開車可以賺外快、閑置的房子可以貼補家用,自由職業者也能享受炫酷畫風的共享辦公室,這些都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紅利。平臺經濟隨之涌現。平臺經濟在擁躉眼中,基于移動互聯網/APP平臺,連接零工經濟中的服務提供方和消費者,充分利用大數據和算法,推動匹配效率的提升;但在批評者看來,卻在不斷制造困于算法牢籠的“人肉機器人”。

第三則是風險資本的推動力量。一零年代可謂是風險資本獨領風騷的時代。他們對年輕的創業者大膽下注,鼓勵他們想常人之不敢想,顛覆傳統行業,成為新興行業的統領者。找到下一個喬布斯和扎克伯格成為他們的目標,但在這一過程中,整個產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追求高速成長成了唯一的目標,資本成了維持高速增長的火箭燃料,明星創始人日益突破財務紀律和公司治理規則的約束,獨角獸的一片喧囂之中,悲劇和鬧劇的聲量漸漸蓋過了成功故事。

三大推動因素都是喜憂參半。如果把一零年代按時間分成上半場和下半場的話,會發現下半場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多。歸根結底,問題出在了成長的迷思!讓充滿夢想卻有著明顯缺陷和盲點的創始人過度放飛自我,也讓資本走到了推動創新的反面,成為浪費和扼殺優秀公司的幫兇。

優步與WeWork的故事有著幾乎相同的情節,最具代表性。2017年優步的創始人卡蘭尼克遭廢黜,兩年后優步雖然上市,但市值一直徘徊不前;2019年WeWork的創始人紐曼在上市前路演的最后一刻辭職,公司上市也因此終止,估值更是從高點的400多億美元狂跌四分之三。

卡蘭尼克和紐曼都是天生的秀客,可以比肩喬布斯和扎克伯格的創業公司靈魂人物,而他們遭廢黜的原因卻是毫無約束的狂妄自大所導致的出格行為,毒化了公司的文化,也葬送了他們自身的愿景。

不是餓死,而是撐死

2016年12月的一天,孫正義在紐約特朗普大樓拜訪了當選總統的特朗普,然后馬不停蹄抽空第一次去了WeWork的總部。WeWork的創始人紐曼為孫正義準備了兩個小時的參訪行程,不過以孫正義的風格,每個投資項目最多看15分鐘。果不其然,孫正義讓紐曼等了很久,兩小時的會議被壓縮到了12分鐘。紐曼特別強調WeWork的高科技風格,展示了一些高科技的想法,但在軟銀的隨同人員看來,WeWork還是與高科技不沾邊。之后孫正義邀請紐曼一起上車繼續聊,紐曼的白色邁巴赫跟在后面。在車上,孫正義讓紐曼把宣傳材料放在一邊,然后直接在iPad上起草了軟銀向WeWork投資40多億美元的備忘錄。

這之后,兩個人在iPad上簽草備忘錄的打印版從WeWork高管中流出,成為坊間流傳的奇談。

顯然,在2016年末的紐約,孫正義在紐曼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孫正義成立1000億美元規模的愿景基金,其中450億美元來自沙特王儲MBS。有報道說,孫正義和MBS見面只花了一個小時就敲定了投資450億美元的協定。孫正義看了報道之后,立即糾正說:我搞定MBS哪需要一個小時,就花了45分鐘。即每分鐘募集10億美元。同樣,紐曼也對外宣稱,自己搞定40億孫正義的投資,也沒用超過一小時,就半個多小時的光景。2.0版本的孫正義,每分鐘也融到了1億美元的巨款。當然,軟銀的這筆40億美元投資最終并沒有兌現,軟銀直到2021年2月底才跟紐曼和解,為WeWork被反向收購上市鋪平道路。

講述紐曼創業故事的新書《Billion Dollar Loser》(可譯為“十億美元輸家”)中記錄了當年兩人的一段對話,只能用瘋狂一詞來形容。孫正義問紐曼:在一場爭斗中,是聰明人會贏,還是瘋狂的人贏? 瘋狂的人,紐曼回答說。你答對了,孫正義接著說,不過,他語調中透露出一絲擔心,你還不夠瘋狂。

孫正義的綽號,資深的阿里人說是“翻十倍”,因為他習慣鼓勵創始人在公司的發展目標后面再加上一個零。這也是著名硅谷投資人霍夫曼在《閃電式擴張》書中特別提倡的,創新企業需要在風投雄厚資本的推動下飛速發展,資本則是火箭燃料。

類似的話,2017年接替卡布尼克擔任優步CEO的科斯羅薩西也說過。同年,優步獲得了孫正義40多億美元的投資。在問及為什么要拿孫正義的錢時,科斯羅薩西說:我寧愿這筆錢是我的燃料,也不愿它成為射殺我的炮火。

孫正義的這種資本堆積的“拔苗助長”,有一種“毒化”創始人的感覺,也是風投轉向的代表。有投資人就評價說,類似WeWork和優步這樣的產業,并沒有多深的護城河,資本——大量的便宜的風投資本——就構成了他們的護城河,而這種護城河既昂貴,又高風險。

類似的巨額資本推動成長的例子在硅谷越來越多,既然風投的錢很多,只有傻傻的創始人才會覺得拿錢燙手。不過,有時候資本的豐沛比寒冬更可怕。

當愛彼迎的創始人第一次向風險資本融資的時候,他們的財務顧問對他們的項目計劃書僅提出了一個修改建議:修改一下小目標,把目標營業額從3000萬美元修改到300億美元(英文的計量單位與中文不同,把30個百萬——30million——改 成 30個 十億——30billion——只需要修改一個字母)。

到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最后,越來越多人擔心,不少創業企業并不是死于缺乏融資,而是因為錢太多了所帶來的消化不良。《Uncanny Valley》(可譯為“詭谷”)就對硅谷的這種燒錢文化有近距離的觀察,當二三十歲的創始人一下子融到了大量的金錢,又沒有多少約束,只有盡可能快速增長的目標,那他花起錢來也只有一個姿勢:大手大腳!

孫正義希望紐曼把成長的速度提升再提升。有了孫正義的投資之后,紐曼變得大手大腳起來,策略變成了豪賭般不計成本的“攻城略地”。在任何一個市場,他先希望跟既有的共享辦公空間談合作。如果對方不愿意合作,就采用各種方式挖客戶。孫正義20年前在日本推廣雅虎BB寬帶時,曾經采用雇傭比基尼女郎在火車站外送網貓的策略。紐曼更激進,直接承諾“跳槽”過來的客戶一年免租約,在極端情況下甚至可以給出兩年的免費租約,同時給商業地產經紀的獎金竟也可以高達相當于一年的租約。換句話說,在很多新市場,WeWork前兩年的現金流為零,甚至是負數。

優步早期也曾經有燒錢謀求增長卻導致造假和浪費的故事。早期優步為了擴大司機隊伍,只要簽約優步就送一臺蘋果4S的手機,一個城市的總經理想到了一種方法,在優步審核司機資質通過之前就派發手機,甚至演化到只要申請優步司機就派手機,一下子把發展司機的速度拉了起來,成為公司內部的業務明星而獲得嘉獎,卻導致冒領免費手機的勾當泛濫。

但共享辦公空間不是互聯網,翻十倍的增長速度是需要真金白銀的去租賃、裝修、招商。同樣,優步想要顛覆的出行業想要快速擴張,也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2018年WeWork燒錢虧損了20億美元,只有優步的燒錢記錄與它相當。

早夭的主角

優步的創始人卡蘭尼克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在描述他從開創優步到被廢黜的新書SuperPumped(簡體中文版《優步之戰》即將出版)中,不難看出,他是一個有遠見的創業者,能夠也敢于想象優步作為一個利用數字平臺進行各種連接,從出行服務一直延伸到送餐和配送等各個領域的服務商。

因為要挑戰傳統行業,優步充滿了打破一切的叛逆精神,在和傳統經濟的保守勢力——無論是市政廳的交通規則還是出租車行和司機的既得利益,甚至還有傳統盤根錯節的黑社會勢力——不斷抗爭的過程中也形成了獨特的斗爭哲學。卡蘭可尼在優步把這種斗爭哲學發揮到了極致,一方面揮金如土,為了達到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另一方面把任何的競爭都視為零和游戲,你死我活,對競爭對手如此,對媒體也是如此,扒黑告密,作弊作秀,什么都做的出來。在唯成長論的競爭過程中,企業的價值觀卻日益墮落。

卡蘭尼克是融資高手,很會包裝公司講故事,也很懂的自己公司的稀缺性,知道如何利用投資人的FOMO(擔心錯過下一個臉書)賺錢。他和自己的排擋甚至開創了主場路演(HomeShow)的先河。創業者融資,原本需要一家家投資機構去拜訪,做路演(RoadShow),卡蘭尼克卻知道,因為優步所獨特的故事——顛覆全球萬億美元的出行市場——他有資本去要求感興趣的投資人到優步總部主場來談投資。

因為錢多,所以瘋狂,而且缺乏自制力,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與法律約束,最終優步內部出現了吸毒和招妓等游走在在法律邊緣的大問題。一系列丑聞的爆發,導致卡蘭尼克被廢黜,因為硅谷的投資人意識到,雖然卡蘭尼克率領優步獲得了快速增長,但當他能夠調動龐大的資源,卻沒有足夠的約束和制衡,導致公司形成一系列不良的文化時,可能帶來巨大的危機。

紐曼與卡布尼克一樣,擁抱“努力工作,更放肆娛樂”的文化,不愿收道德操守的約束,不斷挑戰法律的邊界。紐曼在私人飛機上抽大麻,開會時喝龍舌蘭酒,這些內部人很清楚的秘密,投資人在公司高速成長時選擇視而不見,可是等到丑聞在WeWork于2019年上市前被媒體爆料出來之后,投資人突然感到紐曼已經成為公司上市,投資人獲利退出,最大的障礙。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孫正義等一班風投大佬意識到紐曼已經是公司上市的絆腳石時,他們不會有一絲悲憫。

WeWork在重塑辦公空間上,的確有它的過人之處,也抓住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全球興起創業熱潮的機遇,但如果說紐曼在創建一個實體的社交網絡,或者說一個全球企業物業管理平臺,還是過于夸張。卸去紐曼努力給公司涂抹的互聯網和高科技的油彩之后,市場才真正意識到,WeWork本質上仍然是金錢堆出的商業模式,一個長租短包的套利模式,被包裹上層層外衣——創業者的家園、物理的社交網絡——骨子里仍然是風投大量資金催生出的一個管理不善的怪物。

紐曼和卡蘭尼克兩人故事是資本創富的悲喜劇。倆人都失敗卻成功了,雖然卻輸掉了公司的控制權,卻成功地躋身億萬富翁(WeWork最新估值100億美元,紐曼也可以從軟銀拿到5億美元的分手費)。

他們的悲劇是唯增長時代許多有缺陷的克里斯馬型創始人的悲劇:無論是WeWork還是優步,都有可能成為偉大的公司,而紐曼和卡蘭尼克作為有前瞻性的創業者,也有可能成為喬布斯、馬斯克那樣的傳奇企業家。可嘆的是,他們卻在風投打造獨角獸的造神過程中迷失了自己:有遠景,卻沒有使命,更在追逐成長的過程中丟失了價值觀。

作為年輕的創業者,在企業快速成長過程中并沒有致力于建設一種健康的企業文化,反而在投資人無窮無盡的資金追捧下,醉心于唯我獨尊,身邊環繞著一群馬屁精,在幾乎沒有道德操守和法律合規的限制下運作,最終成長為一個個小暴君,當風投自身上市套現受到威脅時,卻又被棄之如敝履,而他們所創建的公司過早失去了靈魂人物,也葬送了成為偉大公司的機會。

風投的FOMO病:

為了找到下一個扎克伯格

紐曼和卡蘭尼克的故事,也從側面也凸顯了過去五年風投的危險轉向。

傳統的風險投資人在創業公司中扮演治理建構者和創業導師的角色,他們不僅發掘有潛力的創業者,而且通過自己的關系幫助這些創業者能夠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硅谷著名投資人霍洛維茨就很愿意分享他的管理心得,從《創業維艱》到《你所做即你所是》,都在強調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一再談及文化與領導者的契合度的問題,以及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之后,領導者要率先意識到改變文化的重要性。

過去五年,風投過于追求爆炸式增長,燒錢式增長,用地毯式轟炸來擠壓競爭對手,試圖在一個行業中迅速達成壟斷,全然不顧行業中最基本的金融規律,以及燒錢所帶來的間接傷害。這種對獨角獸的盲目崇拜,加上嚴重的賭博心態,把商場的顛覆推演成了摧毀式的閃電戰,嚴重侵蝕了資本主義的根基。

燒錢本身就扭曲了市場。市場本該給誠實努力的人以回報,而不是那些夸夸其談的瘋子。風投提供越來越大規模的融資,扭曲了整個市場,讓市場上并非管理最優秀、最有效率的企業茁壯成長,而是推動那些最能花錢迅速在市場中擴張的企業獲得成功。只要估值能夠不斷提升,風投并不介意有缺陷的創始人被包裝成下一個喬布斯、下一個扎克伯格。甚至,可以說風投世界都為找到下一個扎克伯格而癲狂。

這種商業模式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很多原本健康成長的小公司在資本彈藥充足的巨獸擠壓下,很多不得不關張。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風投也因此帶來了巨大的浪費,并沒有創造多少價值,反而燒錢摧毀價值。

之前風投的商業模式是下注100個有潛力的創業者,期待五個能小有成功,一個能夠大獲成功。現在則完全不同,人人都在賭誰能創造出下一個獨角獸,這種賭博也變成了某種群體行為,甚至是表面增長包裝出的龐氏騙局。

唯成長論的迷思,給風投行業帶來的最大風險是短視:風投演變成為一種與創始人利益簡單捆綁,積極參與創始人的造神神話,縱容創始人的獨斷專行,卻忽略了保障公司長期發展最基本的治理建設。

在擁抱唯增長論的過程中,風投從創業導師到“縱火教唆犯”的角色轉換,著實令人嘆息!

(作者為《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

關鍵詞: 成長 迷思

熱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丽区| 林甸县| 连州市| 天祝| 麻江县| 旺苍县| 昭觉县| 田林县| 赤壁市| 乌拉特中旗| 凤山市| 安岳县| 海盐县| 台南县| 通江县| 时尚| 英吉沙县| 信宜市| 衡水市| 攀枝花市| 蒙阴县| 清河县| 金沙县| 黄浦区| 盐亭县| 乌拉特后旗| 宁远县| 台湾省| 修水县| 武定县| 沙湾县| 奉化市| 象州县| 平罗县| 东辽县| 株洲县| 石泉县| 平原县| 封丘县| 赤水市|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