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開菠蘿財經(ID:kaiboluocaijing),作者丨蘇琦,編輯丨金玙璠
“現在的婦女節都要過一周嗎?”
“三八不是婦女節而是消費節。”
……
三八婦女節還沒到的時候,網絡上對這個節日的吐槽已經鋪天蓋地了。
這個節日好像天然和消費綁定,為了哄女人們消費,商家們不光造節,連帶著稱號也常換常新,過去是電商平臺和商家口中的麗人節、女神節,今年直接進化成了女王節。
大熱的直播帶貨主播們更是深知,討好女性是一個百試不爽的爆款法則,所謂的“寵粉經濟”,其實就是對“自己的女人”好,目的則是使其變成“信徒經濟”,主播說好,“信徒”就買,一個支付閉環在直播間高效達成,全程不超過10分鐘。
2021年,90后女性步入30歲大關,進入而立之年的她們成為職場中的主力,在家庭中,亦正面臨著人生角色的轉換,她們在經濟實力和購買需求上發生的諸多變化,則成為品牌和主播們討好女性的動力。
在這個節日的當口,我們想討論的話題是,被討好了三四年后,消費主義下的“討好女性”都是什么套路,真的有用嗎?
當主播們帶的貨重復性越來越高,在大部分需求被滿足的情況下,對直播間形式和套路有了免疫力的女孩們變得越發理性了,和頭部主播之間,已然形成某種博弈:主播想割女生們的韭菜,其實反被進行了一場“最低價”的收割。
直播間的便宜陷阱
“我現在只在直播間買東西?!薄拔野阎辈ラg當做是我的購物車?!边@是不少女生被直播帶貨改造兩年后的共同習慣,背后是她們對直播間的理解(誤解)——因為東西便宜。
“直播間給人的印象就是便宜,我買的時候會對比淘寶店原來的價格,發現便宜就會買,一不小心就進了圈套,這個圈套就叫便宜”。陳君回憶,自己每次給家里三只貓買夠了一年的貓糧后,都會靜坐在客廳回想,是什么讓自己鬼使神差、無腦剁手的?
受訪者供圖
是不是真的便宜很難一概而論,只不過,這些商品看上去便宜的樣子,通常會讓人一次性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