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
近年來,我國生命健康領域的知識產權數量穩步增長,從專利申請來看,2020年公開的全球醫藥衛生專利分類中,原始申請人所在地為中國的專利數量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從專利授權來看,我國授權專利數量已位居第二。
然而,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所長李林說,高價值專利不足的問題凸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他援引了一組數據:在專利申請中,PCT國際申請中原始申請人所在地為中國的專利數量不足0.5萬件,排在美國(1.5萬余件)、日本(0.5萬件以上)之后;專利授權中,價值10萬美元以上的不足5萬件,排在美國、日本、德國、瑞士、法國之后,尤其與美國約58萬件差距明顯。
“高價值專利的培育涉及高水平創造、高質量申請、高標準授權、高價值轉化等環節。”李林說,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高價值專利快速審查機制,設立了專利巡回審理庭,在推動“高標準授權”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生命健康領域的高價值專利培育中,還有高水平創造、高質量申請、高價值轉化三個環節仍有待進一步突破。
李林告訴記者,在生命健康領域,受應用需求激發的基礎研究既能帶來突破性科學成果,也可以發展出新技術并融入產業化過程,使技術價值和市場價值合二為一,是高價值專利的重要來源。
近年來,交叉學科驅動的原始技術創新突破越來越快,2020年全球排名前20的醫藥企業無一例外已經與人工智能研究機構和企業開展合作。谷歌Deepmind團隊開發的深度學習算法AlphaFold2在2020年的“蛋白質結構預測技術的關鍵測試”競賽中得到近90分,其預測結果已接近實驗數據的水平,是交叉融合驅動源頭創新的生動例證。這些里程碑式研究成果,必然推動一些新的高價值專利產出。
但遺憾的是,在我國當前的生命健康領域研究布局中,生物學、醫學、數學、工程學、物理學等學科的高水平交叉融合創新仍然不足,掣肘了高價值專利的創造。
此外,在高質量申請環節,針對生命健康領域的高水平知識產權服務能力仍然不足;在高價值轉化環節,針對生命健康領域的高水平專利價值的評估方法和評估體系尚不完善。
李林建議,支持研究機構和企業聯合構建開放式創新平臺,鼓勵應用需求驅動的交叉融合創新。與此同時,針對生命健康領域,由專利代理人協會牽頭引導,構建高水平的專利代理綜合服務體系。
他同時特別強調,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立項、實施和結題全過程中,探索建立針對性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制度,立足科研項目和國立科研機構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實踐探索,結合麻省理工學院面向早期科技成果“評價遴選在先、資金支持在后”等國際成功經驗,全面推動科研機構和高校的“以評價促進科技成果熟化”的體系建立。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琦琪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