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劍勇
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經濟更注重邁向更高質量發展,背后所支撐的則是創新技術。近年來,以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所推動的產業智能化浪潮,帶來新一輪智能經濟蓬勃發展,預示著人工智能與各行業融合成為發展趨勢。伴隨新開局,包括李彥宏、劉慶峰、雷軍、周云杰等科技代表,提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社會,更關愛老年群體。
關愛老年群體,消除數字鴻溝
今年,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對此提出《關于讓老年群體享受到數字化智慧化便利的建議》,提議建立適老化智慧家庭產品和服務供給體系,讓更多老年人享受數字化便利,以此消除老年群體的“數字鴻溝”。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但6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僅為11.2%。
在智慧家庭產品實踐中,海爾從構建適老場景出發,以老年人的需求和體驗為中心,消除老年群體對數字化的恐懼和排斥,享受智慧化美好生活。比如只需語音就能完成電視開關機、換臺等操作,輕松解決老人“不會用”的問題;帶有智慧屏的冰箱,可以提供專屬健康食譜以及采購食材;智慧臥室可以幫助老人入眠、提供風險預警等,讓老年人充分享受智慧家庭帶來的便利。
與此同時,周云杰建議中提到,研究編制面向老年群體的智慧家庭場景的產品和服務標準,并形成相應的標識認證體系,對滿足標準的智慧家庭適老產品和服務進行認證,加入到產品推廣目錄。在他看來,在高科技發展與人口老齡化進程中,如何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讓他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但關乎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同樣關乎整個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
雷軍指出互聯網智能技術對日常生活的滲透,加劇了老年人融入數字生活的困難與挑戰,并提出《關于運用智能技術幫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的建議》。建議推動老年人數字化服務盡快納入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指導建立智能化技術適老化標準體系、推動智能技術適老場景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并引導和鼓勵全社會共同助力智能技術適老化的宣傳推廣。
目前,目前,海爾與小米是國內兩大智能家居龍頭企業。而智能家電是海爾主要競爭籌碼,占其出貨量超八成份額。同時,引入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龐大、完善的生態體系下,帶領全行業邁向全場景轉變,以此滿足用戶衣食住娛智慧家庭全場景需求,是智能家居場景落地帶來實踐標桿。
人工智能推動產業智能化,帶來智能經濟浪潮
2021是一個新五年計劃實施之年,開啟新征程,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這將會加速推動各行各業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深度融合,以此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李彥宏代表所提的智能交通、自動駕駛受到廣泛關注,且這是續第六年在提案中涉及 “智能交通” “自動駕駛”等話題。
在李彥宏看來,交通是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也是碳排放的重要領域之一。大力發展低碳交通,利用人工智能、5G 等新技術,加快自動駕駛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讓老百姓出行更綠色便捷,實現碳達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協調統一。
對于在自動駕駛方向具有深厚積累的百度來說,近年來積極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自動駕駛商業落地,以此組建智能汽車公司,核心還是Apollo開放平臺落地汽車行業。包括發布了國內外首個車路行融合的全棧式智能交通解決方案“ACE 交通引擎”,目前已獲近20個城市的智能交通新基建訂單。據推算,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能夠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從而為GDP貢獻2.4%-4.8%的絕對增長。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智能化升級也是熱門議題。能看出傳統企業智能化升級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傳統制造業,亟需注入前沿科技能力以實現降本增效,激發企業活力。曠視作為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以供應鏈物聯網作為AI落地三大場景之一,向鞋服、食品醫藥、智能制造等行業的百余家客戶提供端到端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其中,臥龍電氣、一汽富維的智能化升級,是曠視與傳統制造業企業共同打造的標桿案例。
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向“十四五”,我們要堅持“四個面向”,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緊緊圍繞實體經濟發展,大規模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面向經濟主戰場,并強調以企業為主導的發展模式,這將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動員各類資源和力量來開展創新活動,提升創新活力,最終為科技創新發展提供長期拉動力。
作為專注AI算法的曠視,結合應用,在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細分賽道,推動人工智能應用落地,為發展釋放出機遇,使得營收呈現出成倍速度增長。早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2018年營收復合年增長率為359%,業績穩健增長,主要體現出尋找落地場景中逐漸取得成效。
以臥龍電氣 “黑燈工廠”為例。作為全球電氣行業的領先企業,臥龍電氣一直以來都在不斷探索利用AI、5G等創新技術進行生產車間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增強中國企業在全球領域的競爭實力。
臥龍電氣與曠視合作,以家電產線為試點,通過AI技術和曠視智慧物流解決方案打造智能倉儲物流車間,在企業層面落實智能制造戰略。這一面向未來的“黑燈工廠”,將全面實現全流程自動化,24小時晝夜不停歇生產和運轉。值得一提的是,臥龍電氣與曠視合作打造的這一項目是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已經作為標準化案例向整個臥龍集團示范推廣。
百度作為人工智能領導廠商,運用人工智能和云實力賦能各行業,通過實踐引領產業智能化升級,企業不僅有能力獲取到無限的數據,也能從中洞察未來,實現快速創新,形成未來核心競爭力。諸如人工智能技術驅動下,制造業推向智能制造轉變,打通工業數據互聯的工業互聯網云平臺,能釋放巨大經濟價值。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顯示:2020年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總規模將達到3.1萬億,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占到了11%。
對于百度而言,作為國內最早投入、技術最強、布局最完整的人工智能企業,其AI生態厚積薄發,是營收增長核心引擎。其中,在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憑借差異化的AI解決方案優勢實現同比增長67%,相較二三季度進一步提升,年化收入約130億元。
最后
人工智能作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傳統企業也紛紛利用AI技術來推動其智能化轉型升級。當各界積極擁抱新技術之際,也推動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得到廣泛應用落地,蘊藏巨大機遇。IDC最新報告預測,到2021年,包括軟件、硬件和服務在內的人工智能市場達到3275億美元,同比增長16.4%。未來五年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17.5%,到2024年該市場總收入將達5543億美元。
對于在人工智能市場上的廠商來說,驅動各行各業快速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同時,由此推動經濟邁向高質量智能經濟轉變。伴隨以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成熟,為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新動能,驅動全球數字化創新的同時,對社會影響深遠,帶來數字新經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楊劍勇,福布斯專欄作家,并獲得網易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獎,致力于深度解讀5G、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