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
同樣作為中藥老字號,如今片仔癀的市值1600億元,成為中藥第一股,而百年老字號同仁堂的市值卻不到400億元,僅是片仔癀的五分之一,對比之下,高下立判。
近年來,同仁堂也在斷進行跨境探索,試圖尋找新的發展契機,但一直難有成效,這到底是什么原因,背后又能反映什么樣的行業現狀?
01
創建于1669年的同仁堂品牌,至今已有352年的歷史,“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是人們提到其耳熟能詳的一句古話,而這也道出同仁堂精神所在。
(來源:網絡)
自1992年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組建成立以來,其常年生產的中成藥超過400個品規,其中前五大主要品種包括安宮牛黃系列、同仁牛黃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絡系列、六味地黃系列和金匱腎氣系列,是其核心產品。正因如此,同仁堂與云南白藥、片仔癀、以及東阿阿膠并稱為“中藥四虎”。
除了制藥,藥房連鎖也是同仁堂核心業務。截至2020年上半年,其醫藥商業營收達到33.49億元,占據半壁江山。發展至今,其旗下自有零售門店已超過850家。
(來源:公司公告)
不過,近幾年同仁堂的發展并不順利。
其一,藥品質量問題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