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國信 周菊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在大會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點頗令人意外,那就是新能源汽車在連續7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其中2017年使用的是“清潔汽車”一詞),今年卻首次缺席,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未再單獨提及新能源汽車。在此前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能源汽車”都被曾多次提及,是汽車行業的年度關鍵詞。
經濟觀察網記者注意到,雖然新能源汽車沒有出現,但與新能源汽車有關的充電樁、換電站和電池回收利用,都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之中。今年報告中提及這些關鍵詞的原文為“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盡管只有短短一句話,但是所涉及的產業非常之多。
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所涉及的都是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方面,這說明政府對新能源汽車前端的引導和扶持基本上已經達到目標,而重心要轉入后端——及車輛的使用端。
其中,換電站已是第二年被政府工作報告提及。2020年,換電站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新基建的內容中,報告提出將“建設充電樁”擴展為“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由于政府的支持,去年換電模式迎來了快速發展,多家企業開始布局換電模式,并實行車電分離的銷售方案。但從行業來看,換電模式依然存在諸多難點,包括標準難以統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高帶來的盈利艱難等。
目前,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就是配套設施的不完善,而首當其沖的是充電樁不足。通過換電模式的推廣,可以緩解充電帶來的使用焦慮,這也成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布局。預計在2021年,仍會有多家車企加入換電推廣大軍,“充電+換電”將成為未來并行的兩大模式。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模式和業態也將呈現出更多元化的趨勢。
去年被激烈討論的電池回收在今年也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之中。針對動力電池電池回收,據經濟觀察報2020年針對動力電池回收所做的相關調查和報道,第一批電動車的電池報廢潮已經到來,接下來兩三年都將是回收高峰期,但對于這些電池何去何從以及怎么回收,目前并沒有完整的渠道。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所釋放的信號來看,政策層面將在今年著力解決這一問題,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掃清障礙。
另外,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也初現在報告中。在政府報告中的原文為“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在汽車行業中,雙積分已經在去年成為熱詞,這是碳排放交易的關鍵構成。隨著雙積分要求的逐年提升,缺少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的企業將不得不轉向交易市場購買積分,這將催生一個新的市場并改變行業格局。
以特斯拉為例,這家公司2020年靠出售碳排放積分獲得了15.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而一些傳統的汽車制造商不得不購買積分來完成減排任務,這又加劇了它們的負擔。近兩年,有多位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就雙積分提出意見,其中包括商用車雙積分以及正積分轉存等多個建議。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產銷量創歷史新高。據中汽協預測,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超過180萬輛。但是,在2020年7月之前,新能源汽車都處于連續性的下滑之中。如果剔除特斯拉帶來的增量,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實際上還是處于負增長之中。
除了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內容,此次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及了“汽車準入制”的改革。在報告中的原文為“實施工業產品準入制度改革,推進汽車、電子電器等行業生產準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
“汽車準入制”的出現讓人頗感意外。此前,汽車行業也曾經有過生產準入的改變,但主要是對新能源汽車進行了準入放開,但需要滿足一些硬性條件才能獲得由發改委和工信部頒發的生產資質及銷售資質。目前,按照汽車生產相關的規定,新造車企業大多采用的是代工和購買資質的方式生產,但多家新造車企業表示,仍然希望有自己的生產資質和工廠。此次報告中,提及的不再是新能源汽車準入改革,而是汽車生產準入和流通的改革,這意味著在燃油車的準入機制上,可能同樣也會進行改革。
汽車行業正處于全面放開的關鍵節點上。按照此前安排,汽車行業在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在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而在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2018年算起),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這意味著在明年,中國汽車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而準入和流通的改革,是否與此相關?當然,這也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商業模式所呼吁的改變。
此外,穩汽車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的不合理限制,也在報告中被提出。事實上,從2019年開始,穩定汽車消費開始頻繁被提及。期間,有過重啟汽車下鄉、給予汽車消費補貼等措施,特別是2020年上半年,各地都出臺了促進汽車消費的措施,從實際效果來看,具有一定意義。乘用車市場在2020年仍處于負增長之中,但降幅收窄至6%。
中汽協曾預計今年乘用車市場將恢復增長,這意味著今年汽車穩消費的效果可能更為明顯。對中國車企而言,在政策的助力之下,今年可能出現大幅度增長,特別是豪華車市場大幅增長的可能性更大。實際上,二手車交易也與此有關,2018年,“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上,如今已經過去幾年,但二手車限遷取消依然沒有完全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