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美國干擾下芯片短缺問題正在持續蔓延。雖然美歐等國將希望寄托在臺積電、三星等企業身上,但是求人不如求己,如今美企也準備加入這一行動,幫助緩解車用芯片短缺的問題。
然而,據外媒周五(3月5日)最新報道,美企在制造車用芯片時卻遇到了最大的瓶頸——缺乏制造設備。報道指出,美國車用芯片制造商目前的訂單量已經超過負荷,而由于缺乏較老式的芯片制造設備,美企也無法通過擴大生產線來解決這一問題。
據悉,用于制造車用芯片的設備,已經是20年前的技術了。美企Polar Semiconductor的副總裁Surya Iyer表示,該企業需要6到9個月的時間才能找到制造這些老式芯片的機器,而實現產能擴張則至少需要9到12個月的時間。
這并非個別現象。報道指出,芯片制造商們現在普遍找不到二手設備,部分買家甚至開始蹲守一些美國、日本和歐洲的老工廠,等待他們關張,以搶購其設備。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早已出手搶購二手半導體設備了。據《日經中文網》3月1日報道,為了推進芯片國產化,過去1年中國芯片制造商正大量購買二手設備。三菱UFJ租賃的負責人表示,似乎有90%的二手設備都流向中國。
報道指出,二手設備除了可以用于生產車用芯片之外,還可用于生產電視、個人電腦顯示屏的“驅動IC”以及用于物聯網設備的“電源IC”。而在疫情的驅動下,這類半導體的需求也不在少數。
不過,由于日本工廠關閉減少,二手設備的采購機會也已經減少。在中國大量采購之后,留給美企的機會似乎也不多了。由此看來,要想盡快解決全球車用芯片短缺問題,可能離不開中企的幫忙。
文 | 陸爍宜 題 | 黃紫鎵 圖 | 饒建寧 審 |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