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可以,但請離我的家、我的拉面攤遠一些,不要影響到我的生活?!薄袄娓纭比缡呛粲醯?。
全文1130字,閱讀約需2分鐘
文/舒圣祥(媒體人)編輯:馬小龍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盧茜
▲某平臺視頻截圖。
“拉面哥”的小攤,終究還是收起來了。
他拉面攤的火,帶來了流量;他拉面攤的停,也跟流量有關。
登車表白、房車堵門、躺地不起、喇叭喊話……
隨著“拉面哥”的爆火,他那方小小的面攤與整個村子,似乎正在變成一個大型的“行為藝術”表演秀場。雖然此前我們曾對此類現象發文預警(《別讓過度圍觀打翻“拉面哥”的面攤》),但不想看見的場景終究還是發生了。
這大概是“堅持3元一碗拉面、15年不肯漲價”的“拉面哥”程運付始料未及的事。
在很多人看來,“拉面哥”能夠這么火,有很大的偶然性——這是對沃霍爾“15分鐘名人定律”的一次驗證。
樸實、真誠、厚道,“拉面哥”雖普通,這些品質卻不啻為人性中的閃光點。他的火,連著的本該是正向的流量引導。
但目前的狀況卻是:那些搞直播、拍視頻的網友,因為“拉面哥”火了,便去瘋狂消費他,以期能在流量的汪洋大海中為自己撈取“一瓢”。
所謂“慕名而來”,實則“慕利而去”。為了自己那一點流量收益,肆無忌憚“跟蹤”,讓“拉面哥”有家不能回、有攤不能出,這其實不只是“圍觀”,而是“侵犯”。
據媒體報道,圍觀“拉面哥”面攤的外地網友,每天不下四五百人。從出攤拍到收攤,一圍就是一整天,他們不是為了去吃拉面,卻阻礙了真正的顧客吃面。
▲某平臺視頻截圖。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蹭熱點”了,而是在嚴重干擾他人的正常經營,侵犯他人的安寧權。
更進一步地看,這場圍觀“拉面哥”的“魔幻秀”,不僅讓“拉面哥”失去了生活安寧權,也讓整個村子都跟著受了影響,“村路堵得連電動車都騎不過去”。
“攆也攆不得,罵也罵不得,畢竟人家都遠道而來。”質樸的“拉面哥”除了躲起來不出攤,或許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了。
而從此前“大衣哥”朱之文的遭遇看,面對這種情況,除了落荒而逃,他們恐怕還真的拿這些人沒太多轍。
而今,在一幫人的侵擾之下,“拉面哥”的攤子撐了幾天,還是不得不收攤。不知道自詡幫人做宣傳的自媒體拍客們,是否感到一點羞愧?
為了自己的流量生意,讓別人的拉面生意都難以運轉,真應了那句話:“各路妖魔鬼怪走自己的直播路,讓‘拉面哥’無路可走”。
“關注我可以,但請離我的家、我的拉面攤遠一些,不要影響到我的生活。”“拉面哥”如是呼吁道。
一個“請”字的無奈,對應的恰是很多人的羞恥:他們對“拉面哥”的消費,已經嚴重逾越了邊界,說是圍觀,實則侵擾。
目前有平臺已就此事發布公告,稱反對并打擊用戶蹭熱度、惡意炒作,對熱點當事人過度消費等行為,已處置直播間和冒充“拉面哥”的賬號上百個。這也是履行平臺應盡之責。
某種程度上,“拉面哥”的拉面攤,也是世態的一面鏡子——
小攤被“打翻”,映照的是只顧流量不顧邊界的丑陋;也只有人們都明確邊界意識,圍觀而不侵犯,追捧而不打擾,“拉面哥”的拉面攤才能“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