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3月3日電(記者胡潔菲)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不斷上升,汽車后市場正成為一塊日益受到資本市場關注的蛋糕。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傳統的4S店、汽配廠家,近年來多家互聯網或科技企業相繼進入這一行業。業內人士認為,智能化、數字化“養車”或有利于重塑行業格局,不過根本落點還應該是消費者,以高質量服務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汽車保有量不斷上升,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養車”市場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達2.81億輛,按照14億人計算,意味著平均約每5個中國人就擁有一輛汽車。
與日俱增的汽車保有量吸引了各路資本進軍汽車后市場。其中,主機廠家入局的,有車享家、車工坊、好修養和歐洲維修;汽配品牌入局的,包括米其林開設馳加汽車服務中心,美孚運營旗下車養護品牌;保險公司也開始自營認證全車件供應鏈,如駕安配、創配等。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互聯網企業也紛紛步入這一賽道,且擴張態勢激進。
去年2月啟動招商的天貓養車僅用8個月時間就完成了300家門店布局,覆蓋華北、華東、華南、東北、西北、西南等區域。根據規劃,天貓養車在2021年將實現3000家門店落地。
去年10月30日,京東汽車宣布正式升級汽車養護平臺“京東養車”。此外,近兩年京東已在全國29個省份、163個城市,開設了超1000家線上線下融合的汽修門店。
背靠騰訊、美孚和途虎,成立于2020年3月的上海孚創日前宣布進入擴張模式。根據孚創總經理兼董事曾紅衛透露的十年計劃,未來孚創將持續擴大門店體系,計劃在2030年總數達到50000家以上,占市場份額10%。
車后市場或被“智能化”重塑,“讀懂”消費者是制勝關鍵
各類資本入局,汽車后市場走向將被如何定義?
在京東零售生活服務事業群、京東汽車事業部總經理慶巖看來,當前國內養車行業已經進入某種意義上的“存量競爭”時代,需求端的改變將推動行業從粗放轉向精耕。
德勤發布的《2020中國汽車后市場白皮書》認為,未來,在行業變革中勝出的關鍵,取決于誰可以基于對行業的深度理解,利用技術完成數字化與業務的深度適配。此外,除了數字化,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業務思維,也是企業能夠在新一輪比拼中取得優勢的關鍵。
業內人士認為,技術始終服務于人的需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以及用戶養護習慣的改變,互聯網養車能夠通過對用戶養護渠道偏好進行深入分析,探索用戶養護痛點,對未來汽車養護市場格局進行研判,或可重塑整個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