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美國北佛羅里達大學歷史學教授戴維 考特萊特,在他關于癮品文化史的經典著作《上癮五百年》中寫到,“糖不僅是一種調味劑,還是一種安慰劑,它能夠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讓人產生快感。”
因循這樣的底層邏輯,可口可樂(NYSE:KO)屹立百年穩坐全球第一大飲料品牌交椅,最新市值折合人民幣約1.37萬億,迄今仍以219.36億美元的頭寸占據股神巴菲特第三大倉位。
這便難怪,盡管創建歷史不過五六年光景,但當奈雪的茶(簡稱奈雪)于2021年除夕日遞交港股招股書起,農歷正月的資本市場彌漫起了著淳厚的奶茶香氣——大家對“癮品”的篤定,正轉化為對新式茶飲賽道看好:可樂—咖啡—奶茶,是時候有一個東方飲品符號,在廣袤且具備了堅實購買力的中國市場崛起并席卷全世界了。
圖1:2019年和2020年中國餐飲營收月度數據(億元),來源:沙利文
從時點上看,進入2021年,疫情對國內餐飲業的負面影響已告一段落。這一時間窗口,對于還處于高速發展期的新式茶飲尤為重要,行業新一輪的擴張與絞殺隨著奈雪招股書的遞交而號角響起:當市場規模呈32%增速擴張時,誰敢“步步為營”地發展,必然會淹沒于整體馳騁的行業泡沫里。
但問題的另一面在于,此前依靠一輪輪融資“強心劑”所換來的市場份額,能否最終令茶飲品牌商穿越中場,抵達終局,仍具有較大變數。畢竟新式茶飲是一個迭代快,重產品力的行業。而產品的打磨來源于茶葉、牛奶、水果等原料的組合,本質上不構成核心壁壘,所以行業跑馬圈地階段必然群魔亂舞。
有基于這樣的現實,容我們開篇便給出結論:對于奶茶賽道,我們或可樂觀期待,未來會成長出一個可口可樂、星巴克級別的消費大牛股;但情懷和品牌從來都不適用于餐飲行業,這個行業講求的最終只能是“肉眼可見的利潤”,所以對于競品如林、流血上市的奈雪來說,如果你沒有打新的幸運,那便不妨容它撇一撇泡沫再喝。
01
四大維度,透視茶飲行業格局
從2015年開始,新式茶飲賽道之所以能夠以32%的CAGR(年復合增長率)增長,主要得益于90-00后消費群體的成長(尤其是其中的年輕女性,占比主力消費人群的近6成)。在國潮涌動之下,被壓抑已久的民族品牌自信在“后浪”市場中得到了解脫,以服飾、美妝、飲料、潮玩等消費領域為代表的國貨品牌,逐漸贏得了她(他)們的心智。
在過去6年中,諸多茶飲品牌通過不同的方式先后火爆市場,如通過新媒體推廣、網紅營銷等方式,但“來了又去者”并不鮮見,能夠屹立至今者必然有他過人之處。
在高端茶飲領域,目前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市場格局,以喜茶和奈雪為第一梯隊,占據國內高端現制茶飲市場份額的43%;第三至第五位為第二梯隊,分別在4%上下;其他還有品牌知名度的參與者可視為第三梯隊,如樂樂茶等。
圖2:前五大高端茶飲品牌商的市占分析(截至2020Q3),來源:公司招股書,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明顯地,第一梯隊玩家的市占優勢更為明顯。換句話說,此時此刻的喜茶和奈雪已經具備了突出的競爭力,大致可以歸納為4點:新品研發能力、優質原料的保障和供給能力、標準化管理流程及標準輸出能力以及數字化滲透及線上銷售能力。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能力在短期內會對其他梯隊玩家構成一定壁壘,但從中長期看,這些壁壘并非能夠令喜茶和奈雪一直旱澇保收。
關鍵詞:
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