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演示系統。 胡亦心 攝
中新網杭州2月26日電(張煜歡 胡亦心)互聯網平臺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隨著社交電商、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多種新業態新模式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縱向壟斷”“低于成本價銷售”等壟斷問題的出現一度引發社會關注。
2月26日,劍指平臺經濟領域壟斷及不正當行為的“浙江公平在線”正式上線,其成為浙江提升平臺經濟數字化監管效能,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該平臺運用系統集成和迭代升級等手段,在現有網絡監測平臺基礎上快速推進,創新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對重點平臺開展廣覆蓋、多方位、全天候的監測、感知、分析和預警。
工作人員演示系統。 胡亦心 攝
壟斷問題全網實時監測 實現靶向監管
新上線的“浙江公平在線”由“1235”體系組成。“1”即一個駕駛艙,作為“浙江公平在線”核心中樞和統一指揮調度平臺,具備全景展示、決策研判、指令下發、運行監控等控制功能;“2”即兩個雷達引擎,包括算法引擎和圖譜引擎;“3”即三個基礎數據庫,包括主體庫、標品庫和情報庫;“5”即五個核心功能模塊,包括采集模塊、識別模塊、固證模塊、審核模塊和流轉模塊。
其中,市場監管部門強化了對“二選一”“大數據殺熟”“低于成本價銷售”“縱向壟斷協議”“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等平臺經濟壟斷問題的全網實時監測,靶向監管。
在此前的“社區團購”大戰中,社區電商平臺常以“低價傾銷”方式搶占市場,而對平臺“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進行有效監管,是此前網絡監管中不常觸及的領域。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數字傳媒中心主任劉璇介紹,“浙江公平在線”將社區團購平臺團購價格長時間大幅低于線下市場價格,列為監測重點之一。通過線上線下的價格監測核對和每天價格變動情況檢測,迅速鎖定低價商品風險較大的社區團購平臺,作進一步調查。
劉璇介紹,該系統形成了大數據監控、風險預警、線索核查、調查處置的全鏈條監管工作機制。同時,通過數據共享,形成監管合力;實現橫向部門協同、縱向系統聯動,將監測所產生的問題清單進行分類分級交辦,根據不同性質分別予以預警、指導、約談和立案調查。
截至26日上線運行,該系統已經完成了對20個平臺,1萬多家經營者,500多個重點品牌和10萬以上的商品的覆蓋。
工作人員演示系統。 胡亦心 攝
數字化手段加強反壟斷 呈現何等深意?
浙江是平臺經濟大省,企業數量、經濟規模、創新能力均走在國內前列。據統計,浙江全省共有各類網絡交易平臺310個,平臺上網店數量超過900萬家,占全國總量近半數,服務全球消費者達9.6億人。
隨著平臺經濟快速發展,諸如“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話題成為社會和消費者關注的熱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明確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要依法規范發展,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去年召開的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平臺經濟領域整體推進公平競爭、監管創新和推動企業競爭力提升上走在前列。
可見,推動公平競爭、強化反壟斷,乃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下的必然要求。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是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基石,只有競爭環境公平,才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和企業優勝劣汰。”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章根明表示。
“浙江公平在線”系統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從組織研究、制定方案,到共享數據、綜合集成、測試部署……在一個多月時間里,浙江率先在國內開發建設“浙江公平在線”系統,亮出“數字化之劍”。
章根明稱,加強監管、開展調查等行動,并不意味著對平臺經濟鼓勵支持的態度有所改變,恰恰是為了更好地規范和發展平臺經濟。
而此番以數字化手段加強平臺經濟風險防范,是浙江數字化改革總體方案明確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重點工作。
當前,“數字化改革”系浙江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舉措。建設“浙江公平在線”系統,體現出該省用數字化改革的思維和理念,推進平臺經濟治理的整體性、系統性、重塑性變革,著力構建整體智治、高效協同的平臺經濟治理體系。
以“智”治平臺經濟的背后,可見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在該省滲透之深、扎根之固,更可見浙江正加快以數字賦能提升治理效能,邁向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心與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