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引發持續關注。在此前各地召開的地方兩會上,數字金融、智能金融、區塊鏈等關鍵詞都得到了熱烈討論。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早已成為推動國 經濟 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數據智能驅動金融業蝶變,“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勢不可擋。
我國金融數字化水平處于領先地位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AI、5G等基礎技術迅速發展,我國的數字金融也打開了新的局面。
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最初,金融業從長尾用戶切入,利用互聯網優勢,逐步打開市場。其后,更多新技術應用到更多金融場景之中,數據智能轉型加速,主流金融業客群被覆蓋。服務效率大大提升。最終,全新金融生態系統形成,金融服務底層邏輯也發生根本變革。
目前,金融業數據智能轉型正發展到第二階段。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結合,打造了全新的風控、信貸模型,云計算的引入,使金融機構可實現快速業務開發集成,區塊鏈等新技術又給金融業帶來了新的可能。
數據智能+金融落地場景全面開花,營銷、風控、客服、保險、監管、身份識別、投研、投顧、管理等眾多金融場景迎來智能化升級,第三方支付、供應鏈金融、保險等細分領域也開啟了全面革新。
我國的金融數字化走在世界前列,移動支付、數字信貸、智能理財、網絡互助等發展迅速,深深改變了人們生活。2020年我國數字金融用戶總數超過10億人,居全球第一。020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推出了70多個金融科技創新試點,申請機構包括持牌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科技公司。
據零壹智庫統計,截至2020年9月,全球金融科技專利申請數量累計達到1.8萬件,其中65%的金融科技專利來自于中國,而出現專利最多的領域是AI與區塊鏈。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公司也來自中國,分別是平安集團、阿里巴巴、騰訊。
數據智能助力普惠金融、鄉村振興
數據智能對金融業的變革涉及方方面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驅動信貸風控優化升級,在精準獲客、反欺詐和智能催收等方面發揮了不小作用,數據智能也給支付、供應鏈金融、保險科技等領域帶來了深刻改變。
金融數字化大大拓寬了金融服務的范圍,將原本難以享受服務的長尾人群納入其中。傳統普惠金融存在成本過高的問題,而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服務的方式轉移到線上,大大降低了成本,使普惠金融成為可能。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12月表示,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我國已實現了基礎金融服務城鄉全覆蓋,移動支付的普及率和規模都居全球首位。
而數字信貸服務了更多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通過大數據智能風控,金融機構減少了對抵押物的依賴。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中國銀行業服務的小微企業信貸客戶已達到2700萬,普惠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同比增速超過30%,農戶貸款同比增速達14.3%。
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數字金融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數字化工具的幫助下,金融機構可以精準幫扶貧困戶。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我國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5038億元,支持貧困戶1204萬戶次。未來,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科技支撐下的普惠金融。
區塊鏈與分布式金融
在金融科技的諸多技術領域,目前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區塊鏈。
區塊鏈有著不可篡改、公開透明、多方共識等特性,可滿足金融行業對安全性、可追溯性、有效監管的迫切需求。因此,區塊鏈具備適應數字經濟社會獨特的技術優勢,在金融領域擁有廣闊應用場景。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智能金融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分布式金融體系或成為金融新業態。
在業務層面,通過分布式部署來支撐海量的金融業務,具有高敏捷、高靈活性、多節點、輕量級等諸多優勢。分布式架構正在鍛造金融服務的“數字底座”。
相比傳統集中式模式,分布式金融模式由于其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底層技術及其倡導的開放包容的技術理念,有利于實現透明、公開,還可效率提升,控制成本,促使金融業迭代升級,以更好地適應數字智能時代眾多全新的需求與場景。
目前,分布式金融雖然尚未出現大規模的應用,但是很多傳統金融企業已經參與其中,如保險、銀行以及支付機構都在大力研發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傳統的金字塔式、層級化、流程化的金融服務模式正在被逐漸消解,而網絡化、分布式、場景化、數字化的新金融服務模式即將建立起來。
數據金融需要監管保駕護航
金融科技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也蘊含著一定的風險。我國數字金融尚處在行業發展初期,也面臨著一些難題與挑戰,如數據的合規獲取、計算和治理、人工智能尚不成熟、數據孤島化、個人隱私保護問題等。同時,金融科技的應用也加劇了風險傳遞,P2P網貸就是前車之鑒。
因此,金融數字化發展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去年以來,金融科技領域的監管不斷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等文件出臺,預計在今年兩會之后,金融業將迎來更多合規穩健發展的利好政策。
一直以來,監管層對于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給與了大力支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就曾表示,金融管理部門將一如既往鼓勵、支持金融科技企業在服務實體經濟和遵從審慎監管的前提下守正創新,推動金融科技成為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力量。
而據郭樹清在2020年底的講話透露,未來金融監管的幾個重點問題包括,推動互聯網金融機構審慎經營、彌補數據隱私保護制度漏洞、重視網絡安全問題、促進更公平的市場競爭、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明確數據權益歸屬、加強數據跨境流動國際協調等。
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離不開監管的指引,只有合規前提下的技術進步才能真正推動金融行業的發展。即將召開的兩會,還將為行業指明哪些方向?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