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裳
來源 | 格隆匯新股
提供IPO領域專業資訊,關注格隆匯新股
前幾年被一路唱衰的共享充電寶,在以“新姿態”強勢回歸市場視野。
2020年以來,共享充電寶陸續開啟“搶錢”模式,自最初的1元/小時,最高漲到10元/小時。無礙于疫情沖擊,“三電一獸”多名負責人透露自身已實現盈虧平衡,甚至盈利。據業內相關人士測算,如共享充電寶的使用頻率、單價再度增加,部分企業的年利潤率可能超過 60%。
悄然之間,共享充電寶已步入暴利時代。
再看行業玩家,個個摩拳擦掌。同年4月,美團強勢重啟共享充電寶項目,殺回這一領域;7月,小電接受上市輔導,計劃在創業板上市。近日,據路透社消息,怪獸充電擬赴美IPO,目前正與花旗、中金、華興資本及高盛等投行洽商,或定于2021年上半年上市,再度觸發市場對“共享充電寶第一股”的討論。
作為共享經濟“獨苗”般的存在,怪獸充電能帶給多少期待?
潮水褪去,誰在裸泳?
回想共享經濟發展史,是一條高開低走之路。
2015年,從一輛輛小黃車ofo起,共享經濟迅速站上風口,開始野蠻生長,共享雨傘、共享電動車、共享籃球等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而經由一段時間的市場驗證,不少行業亂象頻出,加之缺少巨額資本持續輸血,憑借補貼觸達海量用戶的“燒錢”模式很快就走不通了。
漲價,似乎成為共享經濟行業的續命之路。但在漲價面前,依托優惠建立起來的用戶“粘性”顯得不堪一擊,徒留一地雞毛,賽道玩家也逐漸從大舉進軍走向逃離。潮水退去,才知道誰是金子,誰在裸泳。已具備盈利能力的共享充電寶,成為少數的幸存者。
究其“獨苗”誕生的原因來看:
首先,中國共享充電寶市場具有龐大的實際和潛在用戶體量。
據艾瑞咨詢,2019年,這一市場用戶規模達到2.5億左右,截至年底,中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約為16.0億戶,可轉化空間理想。同時,懶人經濟和消費升級背景之下,用戶習慣和對價格的接受度往往被低估,共享充電寶展現出剛需屬性。且其中,較少用戶考慮通過攜帶充電寶來替代共享應急充電服務,或是計較這類租賃的價格和使用次數。
(來源:艾瑞咨詢)
再著,目前為止,市場上并未普及一種快充技術能夠有效解決“用電焦慮”,為共享充電寶的快速發展提供出良好條件。
艾瑞咨詢顯示,隨著視頻服務、游戲服務等碎片化場景增多,2017年Q4至2019年Q4,手機用戶的人均月度使用時長從73.8小時增至87.3小時。而同期,主流機型在5小時重度使用后的平均剩余電量僅為33%,平均充滿電的時間達82.7分鐘,實際充電需求與供給之間仍存在不小缺口。
整體規模上,易觀發布的《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洞察2020》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市場的交易規模達到69.2億元。隨著這一市場用戶的不斷增長,剛需地位的穩固及供給端的快速擴張,其交易規模自2021年將持續保持40%-80%的高速增長,有望在2024年達到500億元。
另外,共享充電寶企業的收入成本結構,或將有望得到優化。
憑借物聯網基因,共享充電寶發展至今,已經收割了大量的線下場景,與互聯網受眾高度重合,引流價值得以凸顯。共享充電寶完全可以與優質點位實現雙向引流,例如與連鎖酒店、連鎖餐廳建立排他性合作,或是通過營銷推廣、免押服務等鏈接廣告主、支付平臺及金融機構等,激活更多的流量,提升雙方的品牌價值。與早前的商業邏輯不同,隨著品牌流量的擴充及變現模式的多元化,除租賃業務外,其或逐步收獲新增長引擎。同樣的邏輯下,品牌對于商家的“議價權”或也有機會通過雙向引流等提升,從而降低入場費及分成比重。
以上,充分說明經過幾年發展,共享充電寶對用戶習慣的培養較為成功,側面印其未來高速發展的合理性。
TOP1玩家的“攻城略地”
應急、剛需屬性的另一面,往往產品、品牌并不是觸發用戶行為的核心。當手機沒電時,用戶很可能會借一個充電寶,但卻不一定會在意它是誰。在這樣的商業邏輯下,資本成為該領域最為關鍵的競爭指標,決定著企業規模化擴張的速度,現金流的可持續性,最終很大程度上左右企業的規模。且隨著時間推移與戰線拉長而作用愈發明顯,企業規模作為重要的結果型指標最終亦會反哺,吸引更多的資本,形成正向循環。
換句話來講,短期內,在共享充電寶這個賽道上,誰的資本實力強、企業規模大,誰就能持續“攻城略地”,深入分享高速增長的行業紅利。
站在這個維度上來看怪獸充電。
市場資料獲悉,怪獸充電的股東包括小米科技、高瓴資本、順為資本、清流資本、云九資本、中銀國際、老鷹基金、高盛等,融資進度C輪,總募資額超過10億元,在“三電一獸”中資本實力靠前,覆蓋范圍較廣。
(來源:艾瑞咨詢)
同時,反觀整個賽道的競爭格局,共享充電寶這個市場的蛋糕已經基本“分完”,“三電一獸”留給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顯然不多了,尤其小廠商們的生存空間或被進一步壓榨。頭部廠商或不斷鞏固行業地位,受益于市場準入門檻與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怪獸作為目前的TOP1玩家,成長性勢必不容小覷。
不可忽視的兩大“變數”
能夠看到,共享充電寶行業釋放出強勁潛力,頭部玩家的發展確定性較高,怪獸充電在其中尤有可期。
但此外,依然不可忽視的是,怪獸充電未來或面臨兩大“變數”。
其一是美團強勢入局,可能會改寫固有的市場格局。
目前看到,陸續有商家與美團開啟合作,美團給予了商家”零投入“措施,免費接入美團共享充電寶機器,對于已接入商家,美團還會增加推薦權限,商家方可獲得更多線上流量,提升進店率,而商圈資源及高附加值正是“三電一獸”所或缺的。截至2020年Q3,美團年度活躍商戶數增長至650萬,假設其在這些點位都鋪上旗下共享充電寶,勢必將對“三電一獸”造成沖擊。
其二是快充技術的未來發展,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市場需求。
毋庸置疑,快充對于慢充的替代趨勢,不會改變。在國產手機大廠的共同努力下,手機充電的速度已然越來越快,從30w、40w、65w到現在的125w…… 一旦該領域出現突破性進步,例如以更小的體積實現更大的容量,搭配成熟的快充技術,用電焦慮即會得到緩解,對于共享充電寶的需求也就隨之下行。
結語
整體而言,共享充電寶短期,近幾年內,或者說在顛覆性快充技術到來之前,無疑會是一門處于高速增長期的好生意。
怪獸充電當前作為領域內最具實力的企業,很大可能將受益于行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其一方面要面臨“勁敵”美團,另一方面同樣受制于行業的“短期屬性”,當下很難去談其長期價值幾何,只能等待市場給出后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