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pen-RAN的江湖中,有兩家極具代表性的企業。一家是日本的Rakuten Mobile(樂天移動),另外一家是美國運營商Dish Network。
Rakuten Mobile擁有全球首個完全虛擬化、云原生的4G Open vRAN網絡,而且已邁過“虛擬化、云化和開放”的概念階段,進入了商用階段。Dish Network則正在創建一張虛擬化的、云化的、開放5G網絡,該公司依賴于O-RAN聯盟的規范,并且與不同的供應商進行了合作。
可以說,Open-RAN生態系統的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兩張網絡的成功(或失敗)。
現在,卻傳來了一些不好的消息,來自Light Reading的報道稱,雖然Rakuten Mobile自認為可以提供低成本、高速的5G服務,但激烈的競爭、不穩定的網絡性能和不斷上升的成本,可能最終迫使Rakuten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包括可能完全退出移動市場。
作為Open-RAN生態的明星企業,Rakuten折戟的原因是什么,對于行業來說有何啟示呢?
豆腐必須是豆腐
豆腐必須是豆腐,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Open-RAN并沒有改變事物的本質。
這個在Rakuten Mobile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電信運營行業是典型的重資產,前期需要高額的持續CAPEX;在網絡建成之后,還要花大力氣和大成本做好網絡運維,保證用戶體驗。
Rakuten制定了非常激進的網絡部署計劃,目標是在2021年年中達到96%的覆蓋,這給它帶來了沉重枷鎖。從成本角度來看,Rakuten的支出沒有顯示出趨于平穩的跡象,現金消耗持續在每季度超過10億美元;從獲客與留存角度來看,Rakuten低價策略并沒有像印度JIO那樣立竿見影,其用戶增長令人失望。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盡管網絡部署激進且用戶增長速度低于預期,從而使網絡負載低于預期,但在這期間(2020年4月-12月),Rakuten的網絡性能已經出現了下降。性能,一直是業界對于Open-RAN詬病最多的地方;至少從Rakuten來看,這個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或者緩解。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當然,對于Open-RAN生態而言,也有好消息。上周,德國電信、Orange、西班牙電信和沃達豐集團宣布在Open RAN技術方面建立了合作關系,加速Open RAN技術的推出和部署。
與Rakuten Mobile和Dish Network相比,筆者還是比較看好歐洲這幾家運營商的動作,因為他們已經做了30年的“豆腐”,知道什么時間加鹵水,也知道掌握好火候。
在網絡部署方面,在完全證明自己之前,歐洲這幾家主流運營商對于Open RAN的態度是比較謹慎的,他們希望Open RAN產品性能的可用性,生態系統的健壯度都要有基本保障。從部署路徑上來看,他們都選擇了先農村后城市,先小站后宏站的穩妥方案。這種穩妥方案可以說是很好的兼顧了成本與產業成熟度,對于Open RAN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是比較有利的。
雖然摻雜了很多非技術、非產業因素,Open RAN的水被攪得很渾。但筆者堅信,通信基礎設施走向開放是技術演進的必然趨勢,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關鍵是如何把握好節奏,選對演進路徑,在合適的時間節點引入成熟可靠的產品和技術。
以國內的5G建設為例,在過去的一年中,5G已經基本完成了價值市場的室外連續覆蓋,室內覆蓋與特殊場景的深度覆蓋,將會成為下一步建設的重點。在這個新的舞臺上,應該給開放小站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能夠與傳統小站同臺競技,幫助運營商切實降低成本、提升網絡靈活性、加速云網邊端融合,讓5G網絡創造出更大的價值。(C114 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