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開菠蘿財經,作者 | 蘇琦,編輯 | 金玙璠
今年春節回老家,不少親戚身上的毛衣、羽絨服,從商場爆款變成了直播間買來的爆款,叔叔阿姨的廚房里,也能看到不少直播間里賣的“廚房神器”。
這讓在北京工作的小徐驚訝不已,這些連在淘寶退個貨都需要孩子幫忙的長輩們,什么時候開始迷上在直播間買買買了?
問了一圈親戚,小徐才發現,這些親戚不一定認識薇婭、李佳琦,卻天天愛刷抖音、快手,刷著刷著,跳出來一個直播間,看見東西不錯,隨手就下單了,因為下單步驟非常簡單,自己就能買。
另外,相比薇婭、李佳琦直播間的單純帶貨,他們更愛看劇情化直播,看主播“演戲”,罵品牌、罵商家,為了索要優惠、突然斷播再突然上線;也喜歡那些奇葩人設主播,比如帶兩個孩子的單親爸爸喜歡化妝、穿女裝,一邊在直播間陪大家嘮嗑,一邊賣貨;也喜歡看大主播連麥PK,笑著鬧著就順便下單了。這些一二線用戶已經司空見慣甚至不感冒的套路,三四線用戶依舊受用。
但小徐也發現,想割下沉市場的韭菜也沒那么容易。叔叔阿姨們雖然有時間,愛看熱鬧,但也知道直播間里的商品不一定好。他們的消費理念是,不在直播間買太貴的東西,貴一點的東西,一定得有牌子。他們不是喜歡買便宜貨,是更希望“占到便宜”。
因此,一些品牌的自播在下沉市場異軍突起,一些知名品牌開始將自己的品牌授權給供應鏈,生產貼牌產品專供下沉市場。
站在平臺角度,“用戶已經不夠用了”。2020年淘寶直播目標GMV預計為5000億元,截至年底只完成了4000億元。購買力的增量問題,開始被各大直播平臺嚴肅看待,有時間、可支配收入高、品牌心智還未完全打開的下沉市場再一次被注意,成了天然的新流量來源。
先發展高凈值的用戶,再做“下沉市場”,看似不是個新話題,但2021年的下沉市場,有點不一樣,這些用戶不識薇婭李佳琦,卻習慣直播購物,認主流品牌,買回去的卻是非主流的款式。
嗅到商機的品牌、主播都看到了下沉市場的新機會,戰火不斷的直播平臺,無論是淘寶、快手還是抖音,都逃不掉今年的直播下沉之戰。
不認識薇婭李佳琦,卻習慣直播購物
去年下半年,山東青州的沈梅開始在直播平臺上購物,在快手和抖音都買過,單價平均不超過200元,大都是日用品或衣服。第一次是在抖音某直播間買了三把剪刀,質量還不錯,“用著很趁手”。
沒想到踩坑是在明星直播間,她在張婷直播間買了一件羽絨服,衣服標的原價是2999元,直播間售價199元。“那件衣服,我拿到手一看就知道肯定不值2999元,尺碼、質量,各方面都跟直播間里說得不一樣,我就退貨了。”
“我原本以為大明星的直播帶貨應該更靠譜些,但那件羽絨服讓我很失望,而且還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品牌。”事后,沈梅反應過來,那款羽絨服應該是品牌給主播定制的,在品牌的官方旗艦店里沒有那一款,品牌對上了,但根本找不到對標物。
買得多了,沈梅在直播間買到假貨和殘次品的幾率也就高了,好在退貨方便。她的習慣是,不在直播間買很貴的東西,只買衣服和日用品。
坐標江蘇宿遷某縣城的陳芬平時喜歡刷抖音打發時間,一次無意中刷到直播,就點進去買了幾件毛衣,后來陸陸續續在直播間給孩子買過衣服和鞋子,每次花費100-200元。
但陳芬不知道薇婭和李佳琦是誰,甚至沒在淘寶直播里買過東西。相比主播,她更看重品牌,比如給孩子買首選巴拉巴拉、小黃鴨和史努比SNOOPY等品牌,在她看來,比實體店賣得更便宜。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的唐寧也沒在淘寶下過單,但經常和朋友在快手買衣服和化妝品。“我們這里很多人以前都沒用過淘寶,但是會看快手,主播直播展示衣服,我們覺得很放心,價格也便宜,主要是買的過程方便。”但唐寧也踩過不少坑,有時候樣品好,實物不行,但為了避免麻煩和貼運費,不退貨的情況居多。
沈梅知道薇婭、李佳琦,但不看他們的直播。“如果只是單純帶貨的直播,我覺得沒什么意思,不怎么看。而且他們直播間里帶的東西都挺高端,我不是他們的消費群體。”她更愿意每天刷兩個多小時的快手抖音,看打PK的直播,比如快手的小沈龍。
河北樂亭縣的一位寶媽倒是看李佳琦直播間,但是奔著優惠力度去的。“我沒啥喜歡的主播,母嬰產品本就是剛需,主要看東西需不需要,便不便宜,直播間的價位相對便宜,所以選擇了直播間。”
相比之下,三四線的年輕人在直播間的選擇,顯得更有意思。一個18歲的男孩,在快手上買了衛生巾,因為他是辛巴的粉絲,辛巴推薦時說,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禮物送給媽媽。連衛生巾的品牌都沒聽過,他就買下來了。
在云寶貝倉直播基地負責人六哥看來,快手主打三四五線城市的95后,這一類人群的消費習慣還沒有被一些大牌洗禮過,也就意味著他們在購物決策時,更在乎的是周圍人的口碑,品牌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來源 / CBNData《2020電商直播生態報告》
據CBNData發布的《2020電商直播生態報告》,優惠力度大依舊是直播爆品最關鍵的促成因素,這一點在下沉市場表現得更加明顯。同時該報告指出,美容美妝、服飾箱包、珠寶/首飾三大品類,在淘寶直播消費重要度達到整體平均值的兩倍左右,也是下沉市場最受歡迎的三大品類。
在下沉市場,什么最吃香?
表面上,下沉市場的用戶購物更在意價格,不在意品牌,喜歡看熱鬧,更容易沖動下單,大量中腰部主播會用表演的方式吸引下沉市場用戶。
但隨著大量“物美價廉”的品牌涌入直播市場,會演戲的主播也不一定好用,很多消費者認的是店鋪自播。
以前店鋪運營的是詳情頁,現在則通過自播講解、推薦商品,與消費者互動,并發放優惠券。總結下來就是,首先,“掛主流的品牌,賣非主流的款式”,讓消費者認為買到的是大品牌;其次,狠狠地壓低價格,大牌加上足夠有誘惑力的優惠力度,讓其產生“賺到了”的錯覺。
以一個下沉市場耳熟能詳的品牌浪莎為例,這個品牌最著名的類目是襪子,但據了解,浪莎2020年在下沉市場家紡類商品賣得非常好。這是這類品牌在下沉市場的常見操作,重點推非主流類目,以帶動品牌的整體銷量。
六哥告訴開菠蘿財經,浪莎的家紡不會在原有的工廠生產,而是找有家紡供應鏈的公司,因為這些公司手上有銷售渠道和客戶群體。
浪莎品牌的家紡,有一個看起來站得住腳的高標價,比如能標699元,但直播間價格可以壓到199元。六哥形容這種心理是,“他們不是喜歡買便宜貨,是更希望‘占到便宜’。”
貼牌或聯名的商品,在主打下沉市場的直播電商中賣得越火,品牌通過授權就能賺錢的方式就更加容易。有從業者透露,義烏的商品貼個牌,就能以相對更高的價格賣到三四線城市。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大牌尾貨、各類供應鏈基地生產的“大牌產品”也有了發揮空間。“看起來,同樣的產品,同樣的質量,直播間的價格是正常價格的1/3,自然而然就能吸引到下沉市場的用戶。”某MCN機構聯合創始人馬久保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