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編譯 | 心緣
編輯 | 漠影
芯東西2月20日消息,據近日美媒CNBC報道,美國總統拜登將領導其政府對美國主要供應鏈進行審查,包括半導體、大容量電池和稀土金屬的供應鏈。
稀土金屬是一組用于生產電子屏幕、光纖通信、先進武器和電動汽車等先進科技的關鍵基礎材料,而中國長期是全球稀土第一大出口國。
因擔憂中國收緊稀土供應,近期多國動作頻頻。據日本產經新聞1月報道,印度、美國、澳大利亞及日本4國就加強稀土和稀有金屬領域的合作達成一致意見,以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本周多家媒體報道稱,據知情人士爆料,因稀土的加工和提純技術比稀土本身更具“威懾力”,因此中國可能會禁止向部分國家或企業出口稀土加工技術,但該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證實。
一、美國行政命令草案:評估半導體、稀土等關鍵供應鏈
根據CNBC看到的一份行政命令草案,由拜登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團隊成員牽頭的評估將分析“美國制造業供應鏈和國防工業基礎的彈性和能力,以支持國家安全和應急準備”。
行政命令的文本正在最后定稿,最終用語可能與當前草案有所不同。
美國白宮計劃審查由“正在或可能變得不友好或不穩定的國家”主導或貫穿的美國制造業和供應鏈的缺口。
盡管該行政命令沒有提及中國,但CNBC分析,該指令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美國政府為減少美國經濟和軍事對中國出口的依賴程度所做的努力。
本月早些時候,拜登稱白宮正在為與中國的“極端競爭”做準備。
待定的行政命令,是美國政府通過對關鍵原材料的來源進行全面審查,來評估和支持美國商業和國防利益的第一批切實努力之一。
白宮的審查將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將包括一個100天的審查過程,在此期間,官員們將分析并報告少數幾個高度優先的供應鏈,包括半導體制造和封裝、大容量和電動汽車電池、稀土金屬和醫療用品。
第二階段在為期100天的具體審查之后開始,將把政府的調查范圍擴大到各個部門,包括國防、公共衛生、能源和運輸設備的生產。
這兩項工作完成后,也就是命令發布一年后,工作組將就可能采取的行動向美國總統提議,包括外交協議、貿易路線編輯或其他確保供應鏈不被壟斷的方法。
美國白宮沒有回應CNBC的置評請求。
二、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將對多國造成沖擊
近年來,國防分析家和政界人士都強調,美國對中國的稀土金屬依賴性很高。
在去年美國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的一次會議上,阿拉斯加州共和黨參議員麗莎·穆爾科斯基(Lisa Murkowski)詢問小組成員西蒙·摩爾斯(Simon Moores),如果中國決定切斷對美國稀土的供應,會發生什么情況。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董事總經理摩爾斯說,這樣做會讓美國別無選擇,而且會對美國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
2019年他曾在推特上寫道:“如果以鋰為例,中國將停止將稀土武器化(阻止對美國的出口),轉而向世界各地的新礦山出口其加工技術的經濟路線。這是獲得長期供應鏈主導地位的更明智的方式。”
盡管全球多國擁有稀土礦,但因成本、渠道、技術限制等種種原因,全球多國稀土金屬嚴重依賴中國出口。
據悉,2019年中國稀土產量占全球稀土產量的63%,達13.2萬噸,美國有80%的稀土都依賴中國供應。一旦中國限制稀土資源及稀土技術出口,將給其他國家造成沖擊。
三、美印日澳擬加強稀土領域合作
根據標普全球顯示的數據,美國國防部曾在2019年中與多家公司進行了談判,試圖保證稀土等戰略資源的有效供應。
拜登近期也曾表態,稱美國稀土等金屬資源對外依存度高,美國政府將加大對鋰、銅、稀土、鎳和其他戰略金屬的生產,以構建本土供應鏈。
例如,美國政府將投入2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萬億元)發展電動汽車、太陽能及其他符合環保計劃的產品,從而間接推動美國礦業發展。
近期多國似乎就擺脫對中國的稀土依賴有所動作。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印度、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在相關會議上達成一致意見,加強稀土和稀有金屬領域的合作。
此外在今年1月,中國以外最大稀土生產商澳大利亞萊納稀土公司與美國國防部簽署了一項協議,計劃在美國建造一座稀土分離廠。
面對愈演愈烈的稀土囤貨潮,近日澳大利亞礦商“離子稀土”公司融資120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6026萬),加快其在烏干達的馬庫圖項目進度,以瓜分全球稀土市場。
在給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的一份聲明中,“離子稀土”總經理Tim Harrison稱,“我們相信,隨著中國稀土出口限制政策的生效,馬庫圖項目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戰略資產。”
結語:我國稀土管理日趨嚴格
我國稀土出口規模正在減少。過去一年我國出口稀土規模為35448噸,同比下降23%,是自2015年來稀土出口規模最低的一年。
今年1月15日,為依法規范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等生產經營秩序,有序開發利用稀土資源,工信部起草了《稀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對稀土的開采、進出口等環節提出規定,強調加強稀土的全產業鏈管理。
如今我國稀土管理愈發嚴格,稀土價格有所上升。美國等國家開始計劃強化本土供應鏈并非毫無征兆,但據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要打造獨立完整的本土供應鏈,美國仍將面臨許多難題。
來源: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