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2月17日,愛奇藝(NASDAQ: IQ)公布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財務報告,以及2020年全年財務報告。據財報數據顯示,愛奇藝2020年全年營收達到297億元,同比增長2%,其中第四季度營收為7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愛奇藝全年凈虧損僅為70億元,而在2019年,這個數字高達103億元。
“我們的運營虧損率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同比大幅收窄。”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中,愛奇藝CFO王曉東如是說道。
花錢如流水,是以愛奇藝為首的長視頻平臺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無窮無盡并且日益激烈的內容戰爭使得它們極難摸到盈利的門檻。本次財報中的虧損收窄消息,對于盼望愛奇藝盈利的投資者們來說無疑代表著勝利的曙光。但另一方面,愛奇藝財報背后的諸多隱憂仍然值得重視——會員價格提升帶來的用戶流失、優質內容儲備較少等等。為了在新的一年里徹底消解這些不利因素,愛奇藝需要盡快拿出解決方案。
愛奇藝魔幻的2020年:1700萬會員接連“出走”
綜合來看,愛奇藝2020年的幾大營收板塊業績數據增減不一。
會員服務方面,2020全年營收為165億元,較2019年的144億元同比增長14%,四季度營收為38億元,同比略微下降;廣告業務方面,2020年全年營收達68億元,較2019年的83億元同比下降18%,四季度營收為19億元,與2019年同期持平。
內容發行方面,2020年全年營收27億元,較2019年的25億元同比增長5%,四季度營收為8.043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8.78億元有所下降。另外,愛奇藝包括VR、教育在內的邊緣業務2020年全年營收37億元,與2019年持平,四季度營收9.569億元,同比增長10%。
此前數年間,愛奇藝一直以“中國的奈飛”自居,其商業模式也在朝著奈飛的會員訂閱制靠攏,體現在財報中,就是付費會員業務的連年增長——2015年-2020年,愛奇藝會員付費收入分別為10億元、38億元、65億元、106億元、144億元和165億元,增長力度可謂強勁。
縱觀此前的數次財報,愛奇藝會員收入的增長幾乎都會伴隨著訂閱會員數量的增長,但這次的情況似乎有所不同。
從財報數據可知,2020年上半年(一季度),愛奇藝的訂閱會員數量的確維持了2019年的高增勢,某種意義上這也要歸功于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巨量影視娛樂需求。但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后,愛奇藝的訂閱會員數卻出現了肉眼可見的下滑跡象,從一季度的1.189億降至1.049億,再降至12月底的1.017億,流失了大約1700萬會員。對于靠會員吃飯,還想靠著會員最終達成盈利目標的愛奇藝來說,訂閱會員數量的下降可不是什么好兆頭。
對于會員數量下降這一現象,愛奇藝CEO龔宇認為,內容方面的缺失是導致會員數量下降的元兇。他表示,內容缺失的原因包含幾點——疫情導致院線電影無法正常上映、影視內容受疫情影響審核延期、廣告主停止投放和贊助致使綜藝節目受到影響等。
為什么愛奇藝留不住付費用戶?
觀察國內外幾家頭部長視頻平臺可知,愛奇藝2020下半年訂閱會員數下降的情況實際上是極為特殊的個例——阿里在其2021年第三季財報中明確表示,得益于原創內容的吸引力以及88YIP會員計劃的貢獻,優酷日均付費用戶同比增長了約30%。
另據騰訊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騰訊視頻會員數已突破1.2億,超越愛奇藝成為目前會員數量最多的一家視頻平臺。前瞻產業研究院此前發布的研究報告也顯示,截至2020年6月,騰訊視頻月活付費率達23.6%,較愛奇藝高出2.6%。
在國外,愛奇藝一直以來對標的奈飛(Netflix)2019年曾一度出現用戶訂閱負增長,但這點缺陷已經被2020年新冠疫情催生的巨量影視娛樂需求所彌補。據財報顯示,奈飛2020年全年凈增付費用戶3700萬,同比增長31%。兩相對比之下,愛奇藝幾乎完全不占優勢。
究其原因,行業內的同質化競爭是很重要的一點。
2020年,愛奇藝曾自創劇場模式,打造“迷霧劇場”,并密集推出《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非常目擊》、《在劫難逃》等數部爆款作品。從劇集質量來看,《隱秘的角落》在行業內無疑是個中翹楚,甚至有業界人士將其與推動奈飛崛起的《紙牌屋》相提并論。
不過,愛奇藝的劇場模式本身不算是新產物,其主打的懸疑類題材也很容易被“友商”們模仿。一個例子是,在愛奇藝力推“迷霧劇場”時,優酷也上線了自家的懸疑劇場,順便還列出了與愛奇藝不相上下的超長片單,其中不乏廣受好評的《重生》、《失蹤人口》等劇。騰訊視頻這邊雖然沒有自設劇場,但它也在2020年公布了帶有5部懸疑題材劇集的片單。
同質化競爭的大背景下,愛奇藝很難取得獨特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隱秘的角落》這類短劇制作不易,投入成本也相對較高,對于正竭力降本增效的愛奇藝來說,持續的精品內容產出已經成了一種奢望。在這種情況下,用戶流失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同時,會員價格的提升或許也是促使愛奇藝用戶流失的原因之一。
去年年底,愛奇藝統一上調了各級黃金VIP會員的訂閱費用,連續包月、月卡、連續包季、季卡、連續包年、年卡的價格分別調至19元、25元、58元、68元、218元、248元。此舉固然能讓愛奇藝向著盈利的大方向更進一步,但在行業競爭愈發激烈,自身又未能形成獨有護城河的情況下,愛奇藝提高客單價的同時也勢必會“逼走”一部分沒有續費習慣、又對價格相對敏感的訂閱用戶,這對于短期內的用戶留存相當不利。
偷師奈飛“劇海戰術”,能否補上愛奇藝的內容漏洞?
對于愛奇藝而言,奈飛一直是它的最佳學習對象,而今后若不出意外,它仍舊需要在自制內容戰略上走奈飛的老路——后者的“劇海戰術”雖然打法原始,但確實相當有效。
在海外市場上,奈飛絕非一家獨大。這家流媒體巨頭除了要面對HBO Max、Quibi、Peacock的競爭外,還要與蘋果、迪士尼等巨頭相搏,肩上的壓力不可謂不重。更重要的是,奈飛也難以再產出接連不斷的自制精品劇,近年來,很多奈飛花費重金打造的原創內容并未成為訂閱用戶的首選。根據市場統計機構尼爾森的數據顯示,2018年奈飛收視率最高的10個節目中,有8個來自于第三方。
為了彌補精品內容上的缺陷,奈飛開始加大自制內容投入,試圖用簡單粗暴的劇集數量優勢留住用戶。據Variety Insight數據顯示,奈飛在2019年共推出了371部新電視劇和電影,較2018年增長了54.6%。今年1月12日,奈飛宣布2021年將在美國發行70余部電影,內容涵蓋喜劇片、恐怖片、家庭電影等。在財報中奈飛表示,目前還有超過500部原創內容正在制作中,計劃2021年每個星期上線一部新原創電影。
雖然這種打法在財務角度上并不受投資人的青睞(過于燒錢),但屏幕前的觀眾著實很吃這一套,奈飛在2020年的超預期增長就是個典型例子。
回到愛奇藝這邊,缺少精品內容的情況下就盲目提價著實讓它在2020年吃了啞巴虧,不過它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并打算在2021年用“劇海戰術”補上這個駭人的缺口。早在2020年的iJOY悅享會上,龔宇就曾強調,內容原創將是2021年愛奇藝的重點工作之一,將繼續推出“戀戀劇場”、“小逗劇場”等自制劇場。愛奇藝在本次財報中也表示,2021年內部50余個工作室會全面投入生產,著重滿足于不同群體觀看需求的多樣化內容類別。
愛奇藝所要面對的困難也很明顯,那就是海量自制劇所帶來的巨額成本。
對比奈飛來看,其2020年已經投入了173億美元進行創作,未來顯然還會持續加碼。愛奇藝這邊,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它所持的現金、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總額等共計人民幣14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降本增效戰略指引下,愛奇藝的內容成本呈逐年下降之勢,從2018年四季度的65億元減少到了2020年四季度的51億元。
在連續產出自制劇集和保持成本上達成平衡,是奈飛最終走向盈利的制勝之道。持續向奈飛取經的愛奇藝,最終能否成功實現盈利目標,完成長久以來的“中國奈飛”夢想?或許沒人能給出肯定的答案。但可以預見的是,愛奇藝前方的路還很長,所以我們不妨讓這個勤奮追趕奈飛的“學生”多跑上一兩年。
關鍵詞:
1700
會員
逃離
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