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組
作者|張雪
頭圖|視覺中國
2月18日,百度發布了2020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財報。作為一份開工大禮,這份業績可謂給百度的2021帶來了開門紅。
頗讓人驚喜的是,百度智能云業務憑借自己的強勁增長,在財報中為自己正了名,并首次被百度高層反復提及。
正是如此,我們看到了一個“技術基因”開始正式顯現的百度。
凈利下滑明顯
財報顯示,百度第四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303億元(約合46.4億美元),同比增長5%;凈利潤為人民幣52億元(約合7.94億美元),歸屬于百度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人民幣69億元(約合10.5億美元),同比下降25%。
另外,百度2020財年總營收為人民幣1071億元(約合164.1億美元),同比基本持平;凈利潤為人民幣225億元(約合34.4億美元),歸屬于百度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人民幣220億元(約合33.8億美元),同比增長21%。
關于百度的業績表現,整體上第四季度基本符合華爾街預期,而2020年度的財務數據則略低于預期。
具體來看,第四季度來自于“百度核心”的營收達人民幣231億元(約合35.4億美元),同比增長6%。其中網絡營銷營收為人民幣189億元(約合29.0億美元),同比基本持平。而來自于“百度核心”的非營銷營收達人民幣42億元(約合6.45億美元),同比增長52%,主要由云服務和其他服務所推動。來自于愛奇藝的營收達人民幣75億元(約合11.4億美元),同比下降1%。
與此同時,百度第四季度營收成本為人民幣145億元(約合22.3億美元),同比下降6%,主要由于內容成本、流量獲取成本、帶寬成本以及業務合并所導致的無形資產攤銷/減值下降所致,但被售出產品成本的增長所部分抵消。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第四季度,百度的凈利潤下降明顯,遠低于2020年整個財年21%的漲幅。
財報中,關于凈利潤的下降,或可歸結于推廣支出增長和研發員工相關支出增長。
據了解,第四季度,百度銷售,一般和管理費用為51億元人民幣(7.8億美元),同比增長29%,主要是由于促銷費用的增加。研發費用為57億元人民幣 (8.69億美元),同比增長19%,主要是由于與人員相關的費用增加。
而這兩項費用則正是百度拓展To B業務必須要高投入的地方,所以利潤的下降雖然看似慘淡,但也是百度邁向To B收獲期的一個轉型信號。
百度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將介于 260億元人民幣 (40億美元) 和 285億元人民幣 (44億美元),表示同比增長15%至26%,這假設百度核心收入將同比增長26%至39%。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期百度2021財年第一季度營收將達39.9億美元。
關于高于市場的業績預測,百度首席財務官余正鈞解釋稱:“我們提及了非廣告業務的重要貢獻,四季度有52%的強勁增長,公司預計未來非廣告業務的增長速度還會繼續超過百度的整體增長水平,大多數增長都來自于新業務的增長,智能交通是云業務的一部分,四季度有超過60%的增長,基于我們的業務的強勁增長,預計這種態勢會在今年持續。然而,也請大家注意影響相關業務增長的季節性因素,比如人工智能云業務,四季度通常比一季度增長更快,有客戶預算數額方面的影響,不過總體而言,非廣告業務將繼續驅動公司整體的增長,不光是云業務,還有DuerOS等等,這些都是驅動公司增長的引擎?!?/p>
云是百度的下個掘金地?
長期以來,因為營收上對線上營銷業務的依賴,百度曾備受懷疑,也正是如此,其市值在二級市場一直被低估。
毫不夸張地講,沒有哪個互聯網巨頭比百度更需要新業務來分擔營收壓力,拉動增長。在外界看來,百度一直處在“起大早,趕晚集”的階段。
不過好在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根據財報,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營收同比增長達67%,相較二三季度進一步提升。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2020年第四季度,百度核心非廣告收入同比增長52%,表明百度在技術創新上的定力已顯成效?!?/p>
百度首席財務官余正鈞表示:“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憑借差異化的AI解決方案優勢實現同比增長67%,年化收入約130億元?!?/strong>
此外,為進一步增強百度智能云的算力優勢,百度還宣布了昆侖2芯片即將量產的消息,并將部署在搜索、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等業務領域。
其實,百度智能云的變化在財報中還是有跡可尋的。在上一季的財報中,李彥宏就曾指出,“我們的新AI業務在第三季度取得了健康的增長,尤其是在我們與AI解決方案脫穎而出的云業務方面?!?/p>
具體到財務數據上,在第三季度百度核心的非在線營銷收入達到29億美元(4.34億美元),同比增長14%,主要是受云服務增長的推動。
再翻看去年同期的財報,彼時,百度高層還在反復提及移動生態的表現,云業務還處在高投入階段。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百度智能云業務在百度內部來看,增長強勁,極具潛力,但放在整個中國公有云市場,百度智能所占的份額和潛力卻是十分有限的,巨大的市場壓力仍是未來幾年伴隨百度智能云的關鍵因素。
就拿阿里來講,即使當前已經占據了中國公有云市場的近半壁江山,才剛剛實現盈利。更何況,百度智能云不管從體量還是投入來看,跟阿里云尚且不算是同一梯隊,可謂任重而道遠。
而在今天的財報會議上,百度方面也回應了百度智能云的市場競爭和盈利問題。
余正鈞談到,“百度的云業務分多個部分,包括企業云業務AaaS,同市場上的人工智能PaaS和SaaS(軟件解決方案)不同,PaaS/SaaS的利潤率可能比AaaS更高,但需要理解的是,這些業務的初始發展階段可能利潤率并不高。我們對于目前利潤率水平的改善并不抱期待。不過以公司目前產品的生命周期來看,未來假以時日,利潤率水平還是會提升的。另外,關于競爭對手實現盈利的問題,我們認為這個跟業務選擇有關,百度沒有像其他公司在基礎設施方面那么大額的支出,我認為還是跟資源費用方面的分配,以及是否有在軟件業務方面開發具有差異的競爭力有關。”
此外,據第一上海證券測算,百度2020年的云收入約在85億元,若預計2021年該業務仍將以30%以上的增速保持高增長,參考云服務企業10倍PS打底的估值方式,百度智能云2021年的保守估值為1105億人民幣。
今年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汽車智能化浪潮之下,百度以整車制造商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在智能駕駛、智能交通上具有獨特的整合優勢,消息一出,百度股價上漲,并重回千億市值。
據悉,年初至今,百度股價已累計上漲42.75%。從2月1日239.35美元的開盤價,一路上漲至2月16日收盤時的326.2美元,漲幅達36.29%,刷新歷史新高的同時,其總市值升破1100億美元。
如今,百度赴港二次上市已經提上日程,不可否認,有了技術成分和新能源汽車的加持,其勢必成為港股的一個重要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