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此前是否將此類標準變化的原因告知騎手?是否對騎手提出的質疑及時回應與協商?
除了法定加班工資,這個春節不少企業還給留下來就地過年堅守崗位的員工提供了部分額外的加班獎勵。不過據媒體報道,有騎手公開爆料質疑餓了么平臺臨時提高騎手單量,變相降低了加班獎勵。
原來,餓了么在春節每單補貼之外還推出了額外年終激勵,一共分為7期,每期持續7天。“前5期的每期單量普遍都是200多單,然而第6期的單量卻一下漲到了360單。”因而有騎手認為,急劇上漲的單量讓大多數人都難以完成。對此,餓了么方面回應稱,年后返崗開工后外賣單量開始回升,故單量要求較春節假期有所升高,并非惡意降低獎勵。
這些爭議,不免讓人聯想到近年來不少網絡平臺搞的用戶獎勵或者返現游戲,往往也是給出一個具有誘惑性的獎勵金額,用戶受其吸引參與后,卻發現到了最為關鍵的沖關環節,難度驟然提高,導致大多數用戶無法獲得預期獎勵,這也導致相關平臺被質疑有“玩套路”之嫌。
那么,餓了么在額外年終激勵上是否也存在類似問題?從目前信息來看,雖然餓了么給出了“年后開工后外賣單量回升”等理由,但其本質還是屬于單向解釋,難以讓人完全信服。平臺此前是否將此類標準變化的原因告知騎手?是否對騎手提出的質疑及時回應與協商?這恐怕才是餓了么此次額外獎勵“好事變壞事”的關鍵所在。
今年春節受疫情影響,各地紛紛倡導就地過年,外賣需求也自然增加,因此,餓了么為了留住騎手,向用戶提供所需的服務供應量,特別推出加班工資之外的額外獎勵。這一舉措的初衷值得肯定,其也是為了鼓勵更多騎手留崗,并創造更多的人均外賣單量。然而,由于相關單量標準的“浮動”,且缺乏充分的雙向溝通,引發騎手的不滿則是必然的。
在企業運營中,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帶來更多產出,與為創造價值的員工提供對等激勵,都考量著經營者的管理理念及水平。制定了激勵舉措,但激勵標準如果隨意變動,員工難免會對其舉措兌現產生不信任感,損害的還是企業管理的公信力。
在此過程中,如果企業管理者對員工不滿、質疑等反應遲鈍甚至漠視,自然會加劇雙方矛盾,帶來更多的反作用。此次爭議之所以鬧大,也說明了餓了么對于騎手的質疑,包括獎勵標準、單量變化等問題的溝通,做得還不夠。這一方面容易讓人認為其單向解釋的不透明乃至話語霸權,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高騎手的工作積極性。
此前,一篇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的文章刷屏,引發熱議。文章中細致描述了數以百萬計的外賣騎手是如何在外賣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使下,周而復始為了完成高峰期蜂擁而至的外賣業務而疲于奔命,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從業收入從最初入行的月入過萬到如今逐步下降。該文章引發關注后,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相繼表態,將就此予以改進。據了解,餓了么推出外賣配送過程中七大異常配送場景的相應解決辦法,優化了配送場景提升配送效率和騎手體驗。這些都恰恰說明,每一次矛盾的激發,都將倒逼平臺做出合理的改善。而這樣的“倒逼”,顯然也是不正常的發展邏輯。
對于此次獎勵標準的爭議,餓了么光解釋或還不夠,強化與騎手的內部溝通渠道,并根據輿論質疑做出相應改進。否則寒了騎手的心,終將對平臺的長久發展不利。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畢舸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