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星資本局
記者:袁野 實習記者:謝雨桐
北京時間2月13日,高瓴資本向美國SEC提交了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末的美股持倉情況(13F表)。
由于減持多只重倉股,該基金持倉規模從Q3的132.02億美元小幅下降至125.78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三季度時,高瓴還剛剛建倉買入蔚來(NIO.N)、理想汽車、小鵬汽車這三家中國的“造車新勢力”。
但第四季度,這三家新勢力都已不在高瓴資本的持倉行列中。
高瓴已全部清倉蔚來
但繼續重倉新能源
北京時間2月13日,高瓴資本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布了2020年四季度末的美股持倉情況。數據顯示,高瓴資本在美股市場持有95家公司的股票,總市值為125.8億美元(近812億元人民幣)。由于顯著減持多只重倉股,持股市值相較于三季度的132.02億美元略有減少。
2020年第四季度,高瓴資本在美股市場持有95家公司的股票中,中概股數量占比近30%,市值則高達60%,占據強勢地位。醫藥醫療、硬科技、云計算、新能源、消費等仍舊是高瓴資本的重點投資行業。拼多多、百濟神州(BGNE.US)、JD、愛奇藝、泰邦生物、嗶哩嗶哩等一直是高瓴資本長期重倉持有的公司。
報告顯示,四季度高瓴資本新進與增持的28家企業中,15家都是生物制藥領域的企業。第一重倉拼多多,增持3萬股至1023萬股,持有拼多多市值高達18.2億美元,近117億元人民幣,拼多多四季度暴漲近140%。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和三家造車新勢力公司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已經不在高瓴的第四季度持倉中。
據中國基金網,2020年三季度時,高瓴資本剛新進買入蔚來、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分別買入241.2萬股、167.1萬股、91.7萬股,彼時持股市值為5117.7萬美元、2905.7萬美元和1839.5萬美元,合計近1億美元。四季度新能源車經歷了階段性高漲,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蔚來三家公司的股價相對于三季度末,漲幅分別高達66%、113%和130%。
但減持三家造車新勢力并不代表不看好新能源。在新能源板塊上,高瓴資本重注投資了A股的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寧德時代、恩捷股份和港股的信義能源等光伏和鋰電企業,這也印證了高瓴資本在這一領域的重倉邏輯并未改變,并且持續看好新能源產業鏈上、中游的新材料和電池等領域。
資本來來去去
蔚來銷量上漲
在此之前,高瓴資本也曾清倉過蔚來。
2019年三季度,高瓴資本減持蔚來幅度達68.12%;2019年四季度,高瓴資本正式清倉蔚來,不再持有其股份。彼時,一度引起投資者的擔憂。
到了2020年第三季度,高瓴資本重新建倉,買入了蔚來。而根據2020年第四季度的報告,又將蔚來再度清倉。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伴隨著高瓴資本買賣蔚來股票,蔚來也正經歷著命運的大起大落。
2019年,蔚來因自燃事件跌入谷底,股價只剩1美元,一片唱衰之聲。不過到了2020年4月,蔚來獲得合肥市政府融資,好消息頻出,股價一飛沖天。而蔚來也在拿到“救命錢”后,得以喘息,整車交付量大幅上漲——
2020年11月17日,蔚來發布2020年三季度財報。三季度財報顯示,蔚來總營收實現45.26億元,同比增長146.4%;運營虧損9.46億元,同比收窄60.7%。其中,來自汽車的銷售收入為42.67億元,同比增長146.1%,環比增長22.4%。
整個2020年,蔚來汽車累計交付了43728輛車,同比增長112.6%,總用戶數超過了7.5萬。據最新數據,2021年1月,蔚來交付車輛7225臺,同比增長325.1%,也是連續第6個月刷新單月銷售的最佳記錄。
蔚來月交付量
截至美東時間2月12日收盤,蔚來股價為59.85美元,約合人民幣386.28元,收跌0.70%,總市值為939.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61.2億元。
蔚來股價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也從“2019最慘的人”變成“2020年最得意的人”。
特斯拉或BBA
誰才是蔚來真正的對手
“特斯拉是要成為大眾,而蔚來會堅守自己的定位,就是BBA(奔馳、寶馬和奧迪)。燃油車賣多少錢,蔚來電動車賣同樣的價格,但比他們的服務、性能更好,智能化程度高,產品更有競爭力,服務有競爭力,這是蔚來的總體的策略。”董事長李斌不止一次地強調,蔚來對標的是BBA而非特斯拉。
但這個靶子似乎并不被認可。盡管新能源是公認的未來車企發展方向,但傳統車企“船大調頭難”,電動化表現反響平平。所以人們評價電動車時,通常還是在幾家新勢力里選擇對比,特斯拉不可避免地成為另一個靶子。
而在這個評價體系里,即使蔚來銷量不斷攀升,在與其他友商的競爭中,蔚來、理想、小鵬和特斯拉依然保持著“三英戰呂布”的格局。
數據顯示,2020年特斯拉全球交付總量為499550輛,大漲近36%。這其中,Model 3功不可沒。據乘聯會發布的銷量數據來看,2020年1-11月,特斯拉Model 3累計銷售113655臺新車,是國內新能源市場最暢銷的車型。
而理想、小鵬和蔚來在2020年最后一個季度共交付了超過44000輛汽車。雖然整體交付量向好,但2020年Q1時三家新勢力的車輛交付綜合只有特斯拉的1/10,而在第四季度,這個數字上漲到了25%。
交付量的差距也直接影響到收入,據相關財報顯示,特斯拉在2020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分別獲得了422.7億元和566億元人民幣的收入,這個數字大約是蔚來的12倍,理想的22倍,小鵬的25倍左右。
四家造車新勢力營收對比
2021年1月1日,特斯拉上線了Model Y,拼上了“SEXY”版圖的最后一塊,這意味著特斯拉自此覆蓋了從30-100萬的價格區間,把更多的用戶收入囊中。而國內的三家新勢力則將產品暫時集中在了較窄的區間內,蔚來鎖定30-60萬的中大型車市場,小鵬鎖定10-20萬的中型車市場,理想鎖定在30-40萬的中大型轎車市場。
據多家媒體報道,1月1日,在Model Y發售的當天,蔚來慘遭大規模退單。蔚來的SUV車型EC6和ES6,售價分別為36.8萬元起和35.8萬元起,是Model Y的直接競爭產品。雖然蔚來官網發文辟謠,但在之后的一場發布會上可以看出,蔚來并不能拋開特斯拉,“獨自美麗”。
1月9日晚,蔚來在成都舉辦了一年一度的NIO Day2020,并在現場發布了其首款旗艦轎車ET7。電池方面,蔚來所稱的150kwh的固態電池和第二代換電站,號稱在續航上“碾壓”特斯拉;感知方面,蔚來搭載的11個800萬像素的高清攝像頭,比特斯拉使用的120萬攝像頭分辨率高6倍;數據算例方面,蔚來打造了自稱迄今最強大的量產移動計算平臺——ADAM蔚來超算平臺,是特斯拉FSD平臺算力的7倍。但紅星資本局注意到,ET7其實還只是“期貨”,更多地存在于“PPT”上。
而特斯拉在過去一年的股價上漲,讓它的市值飆升汽車行業第一,相比于第二的豐田汽車,特斯拉已是這家日本老牌車企市值的四倍。但特斯拉市值的一路狂奔,在一定程度上也拔高了其他車企的市值想象,現在的蔚來,市值已經超過了寶馬和奔馳,成為了全球市值第三大的車企。
圈里圈外
蔚來割裂的用戶生態
“蔚來的口碑如何?”這個問題在不同的社區里或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20萬用戶的蔚來APP里,車主們形成了蔚來特有的社群生態,在北京的車主甚至自稱“京蔚軍”來獲得身份認同。但另一方面,“傳銷組織”“不正常”這些外界對“蔚來車友”的評價,則是蔚來社群生態的另一個視角。
2020年的蔚來日前夕,有網傳視頻顯示,深圳車主自費包機去成都參加NIO Day2020,正副車長、空乘、地勤、乘客均為蔚來車主,大家在飛機上搖著手機手電筒,彈著吉他,唱著NIO Day的主題曲,堪比大型追星現場。而這,只是蔚來“運營神話”的小小縮影。
2019年,蔚來因自燃事件跌入谷底,股價只剩1美元,一片唱衰之中,只有蔚來車主鼎力支持。在威海,有車主在酒店上投放蔚來廣告視頻,稱愿意提供一層酒店為蔚來做展示廳并自付裝修費;在深圳,有65位車主參與了NIO day的策劃;在澳門,有車主自掏腰包幾十萬,自助蔚來參加澳門車展;在湖南,有車主推薦了360多個朋友去試駕蔚來;在上海,有車主給蔚來投放了1.2萬的出租車廣告……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蔚來交付3838輛新車,老用戶推薦的訂單比例高達69%,超過2019年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蔚來的車主粉絲們在社區內“圈地自萌”,也卻被外界詬病買蔚來是交了智商稅。
同時,隨著車主的逐漸增多,蔚來所推崇的高標準服務,也在面臨考驗。翻倍的用戶也意味著更大的運營成本。
有媒體報道,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車主換電時需要排隊逐漸成為常態。
“(用戶)規模擴大導致蔚來倡導的用戶體驗被稀釋,這個矛盾是我們接下來面對的最大挑戰。”作為企業聯合創始人的秦力洪感嘆,蔚來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
此外,車賣得越多,蔚來也虧得越多。2020年初,李斌也曾對媒體透露,“不算人力成本、移動服務車的投入,單‘服務無憂’項目蔚來每年在每位車主身上便要虧損4000多元。”根據蔚來的財報,自上市以來,虧損已超過300億。
新能源市場仍在逐步擴大中。作為國內新能源頭部車企,蔚來所面臨的不再只是小范圍車主的推崇。從小眾走到臺前,蔚來如何處理服務質量與銷量增多之間的矛盾?與BBA或是特斯拉的競爭,蔚來又將如何突圍?高瓴資本清倉,對蔚來是否會造成重大影響?如今,除了講故事和賣情懷,需要蔚來回答的問題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