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距離去年疫情封城的那段日子已過去了一年。在那段宅在家里的日子里,除了每天關心疫情的發展,剩下的吃、喝、玩、樂也都只能在家里進行,于是人們紛紛購入各種生活用品及器材。
但令人感到戲謔的是,隨著疫情迅速被控制,人們的生活恢復如常成功“解封”,可這些生活用品及器材卻仿佛被貼上了“封條”,只能放在角落默默無聞地“吃灰”。
盤Sir這次就采訪了那些曾經大肆“剁手”買買買的人,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感受和經歷。
曾高價購入Switch、家用投影儀,
如今只想找個好買家出手
小天是北京一家大廠的程序員,疫情期間公司下發通知,員工一律在家辦公,這讓小天樂了好一陣子,因為在家辦公就意味著不會有那么多會議和需求,而這兩者對他來說都是折磨。
“我是在2月底購入了Switch和家用投影儀等一系列電子娛樂產品,”小天在接受采訪時說道:“當時我判斷在家辦公可能會成為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主流,很多以前的朋友同事也都被通知在家辦公,我們群里討論疫情不會那么快結束,都被嚇到了。”
既然在“疫情不會很快結束”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那么如何度過宅家孤獨的日子就成了要解決的問題。小天選擇了從眾:“當時微博、知乎上都有很多這方面的討論吧,就是在家里能耍點啥,能夠讓自己在結束工作后不無聊。我看他們有的買了Switch,有的買了PS4,有的買了投影儀,我心想就隨便挑幾件買回來吧,反正能長期用下去。”
在收到這些電子產品最初的兩三個月里,小天唯一的感覺就是物超所值:“平時你要去公司上班,路上通勤都得一兩個小時,到家就得洗澡洗衣服睡覺了,哪來的時間玩這些?你看疫情宅家期間,我不僅省了路上的時間,中午或者事情不多的情況下,我都可以用這些放松自己,性價比是真的高,那段時間簡直快樂。”
后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在政府超強的治理能力下,疫情很快被控制,新增病例迅速降低,小天所在的公司也立即發出了通知,讓在京員工迅速返回公司大樓辦公。“這也算遲早的事兒吧,在家辦公畢竟無法讓公司隨時掌握你的情況,”小天迅速進入了正常辦公的狀態:“恢復正常后真的像一切沒發生過一樣,除了防疫措施比較嚴格之外。”
但形勢很快發生了變化,因為疫情原因不少公司出現了經營困難、倒閉的情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小天所在公司的業務,帶來的最直接的改變就是“加班變多了,工作量差不多翻了1倍”,小天再也沒時間碰那些疫情期間買的電子產品了。
考慮到自己在未來很難再有整塊的時間去玩那些,小天下了個艱難的決定——賣掉它們,“確實是太耗時了,一玩就得幾小時,沒那個時間,除非是節假日,但節假日我還得和陪比較要好的朋友,還是賣了吧,畢竟看起來還是挺新的。”
但行情也不太好,也不知是和小天有相同情況的大有人在,還是大家如今喪失了對這些產品的興趣,“掛在網上有段時間了,咨詢的人很少”。
“我已經很久沒進廚房了,消滅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逃避它”
不得不承認,何婷在烹飪上的天賦的確不低,“畢竟也不是每個女孩子都能在短時間內學會做家常菜、烘焙等多門做飯手藝”她在采訪中透露的語氣難掩驕傲。
疫情宅家期間,在“無聊”與“實在沒啥東西吃”的雙重危機下,何婷定了一個大膽的目標——學會36門不同食物的做法。“之所以定36這個數字,主要是因為疫情期間太無聊以致于翻開了孫子兵法......”何婷無奈說道。
“采購器材、看教學視頻、自己上手練把式”被何婷總結為“幸福三重奏”,她認為:“只要是自己做的,再難吃也比外面的東西更好接受一點,何況我還可以反復試錯呢?指不定以后還能做給男朋友吃,雖然我現在還是一條單身狗。”
打蛋器、多功能料理機、烤箱、榨汁機,各種廚具不斷被何婷簽收,廚房內的空間也迅速變得擁擠起來,何婷很滿意這種滿滿當當的感覺,“就像你自己親手打造的皇宮一樣”。
最開始嘗試做的是各種家常菜,在買菜App上買來當日的新鮮食材,先鉆研兩三遍視頻,用小本本記下步驟,隨后在廚房一步一步跟著做,吃完后進行自我評價打分。
令何婷非常得意的一點是,她對于時間和用料量的把握十分準確,這使得她“基本一遍就能做到7、8分的樣子,最多重做一遍,但味道卻是沒話說的。”
時間很充裕,又充滿激情,一個多月何婷完成了她的目標,她認為這不算什么:“仔細看看人家做的就懂了,很容易學的。”
就如同程序員小天一樣,何婷也很快復工,一切恢復如常,最大的區別是時間變得不夠用起來,“沒那個時間和閑心再去做飯了,如今我只想找個男朋友天天給我做飯。”
家里的那些廚具也因為很久沒用而落了灰,這在何婷看來仿佛是在嘲諷她:“有時候你得接受自己從天才變成懶鬼的事實。”而何婷選擇了最直接也最容易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成為一只快樂的鴕鳥:“你不進廚房不就完了,眼不凈心不煩嘛!”
如今何婷依然每天吃著公司食堂或者外賣,可能真的如她所說:“等找到那個我愿意為他付出的人,我再把那些廚藝全都找回來,秋后算賬。”
“再也不想吃泡面和自熱小火鍋了”
人在經歷恐懼后往往會有應激反應,“瘋狂地囤積食物”毫無疑問是疫情帶來的典型應激反應之一。
家住湖南的大東夫婦在生活中是精打細算的人,平時對什么該買、什么不該買有高度的控制力,因此夫妻倆工作不算久,卻能夠在市區買房買車。可即使是這樣,也在疫情這只黑天鵝的翅膀下落了下風。
“還記得當時武漢疫情剛爆發不久,我和妻子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于是立馬商議要趕緊買生活必需品,食品是其中的首要考慮項,”大東在接受采訪時說道:“而在這種情況下買食品,首要考慮的是簡單易食和方便儲存,這樣一來我們能隨時開伙,二是能夠保證長時間內食物不會缺乏。”
但他們低估了人們搶貨的速度,在夫妻倆逛各個購物App時,顯示還有庫存的主食無非是泡面、自熱火鍋等方便食品,更有營養和多樣的食品要么不支持發貨,要么沒了庫存。
“硬著頭皮買,趕緊搶是我倆當時的第一反應,”大東笑著說:“生怕買晚了啥都沒了,我倆拼命加購各種口味的泡面,自熱火鍋也買了好多箱,各個牌子的都有,當時是覺得別人家肯定和我們一樣,可能有的家庭更加變本加厲。”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命運給這對夫妻開了個玩笑,在他倆連十分之一囤貨都還沒吃完時,市面上的各類食材以及外賣就已經暢通無阻,隨時都可以買到,而原來那些囤貨卻成了最大的“麻煩”。
“我記得當時吃那些東西吃得我和妻子都便秘了,”言及這段經歷,大東一臉后怕:“實在太慘了,那些東西一個是干、一個是辣,口味倒吃不膩,但是長期吃下去身體確實遭不住。”
當被問到最后是如何處理了那些沒吃完的“存貨”時,大東自嘲道:“還能咋辦?肯定是扔了呀,還好也不算很貴,這是我們兩口子第一次失算。說實話,這大半年來我倆再沒吃過一包泡面或一盒自熱火鍋,逛超市的時候看了都覺得胃不舒服,那段日子太難熬了。”
“自從扔了理發剪以后,我終于不用被‘玩弄于股掌之間’了”
情侶間既然能夠相親相愛,那就也能相愛相殺,對于這一點李浩體會頗深。
“疫情那時候女朋友和我剛同居滿一年,感情挺好的,我屬于把她捧在手心里那種,”李浩接受采訪時很坦誠:“宅家的時候我們一起經歷了很多,也讓我們的感情愈發穩固。”
當被問及疫情期間什么物件最令他印象深刻時,李浩脫口而出:“剪頭發的那種剪刀,我再也不會買了。”
循著“理發剪”這條線索,李浩詳細講述了他被女朋友“玩弄”的過程:“我頭發長得很快,疫情期間沒辦法剪頭,但這頭發也不得不處理,所以女朋友讓我買個理發剪,讓她來幫我剪。”
當時的李浩怎么也想不到,這把理發剪會成為折磨他的“元兇”。“當時剪子是到了,但我女朋友沒剪過,一上來就胡剪一通,給我弄得跟狗啃了似的,”李浩笑著說:“我記得第一次給我剪完后我沒敢出門,那真是慘不忍睹,你還不能說她,說她她就跟你急,說我不愛她,就挺無奈的。”
那段時間李浩基本不出門,需要拿快遞或外賣也基本會戴個帽子,“屬實怕人看到,肯定回頭率爆高。”
后來李浩也放棄掙扎了,任由自己的女朋友擺布,頭型也是變幻莫測,“這次是殺馬特,那下次可能弄個板寸”,這讓李浩一度認為“她確實是太無聊了,以致于拿這個當樂趣”。
還好宅家期間沒那么長,當全國逐步復工復產之后,李浩立馬將理發剪扔了,有次女朋友在家找的時候,他還假裝不知道:“沒看到過,要不你再找找。”可能這就是所謂“善意的謊言”吧。
回顧去年這個時候的宅家經歷,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記憶中難忘的時刻,疫情確實給當時的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但最終我們還是戰勝了病毒,相信這些經歷終究會化成一股股力量,幫助我們更好地走向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