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鈦媒體注:2020年對于中國和世界而言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大流行將國際社會帶入到“二戰”之后波及范圍最廣的危機中,印證了德國社會學家貝克(Ulrich Beck)關于人類進入“全球風險社會”的預言。
2021年的到來,標志著世界進入“后疫情時代”軌道中。
在“后疫情時代”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環境中,如何利用好科技與互聯網的優勢,加快數字治理能力,增強數字領導力,減少近10億中國網民的數字鴻溝,已經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構成要件和值得深入探討的學術議題。
在這一背景下,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互聯網研究院(深圳)院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原專職副主任彭波撰寫了論文 Digital Leadership: State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Digital Technology,在中國科協主管、中國科協新戰略研究院主辦的Culture of Science(《科學文化(英文)》)雜志上發表,對數字科技時代的國家治理方案進行了闡述。
這是中國在海外發行的科學文化領域第一本英文期刊,旨在刊登國內外科學文化發展和最新動向,推介中國科學文化建設和實踐的研究成果,構建科學文化學術研究的國際交流平臺。
該期刊跟學科發展步伐,關注國內領域熱點,跟蹤國際前沿專題,充分發揮編委會多元國際化的特點,推進海外合作,在國際上講好中國故事。《科學文化》的創辦填補了國內科學文化研究領域的空白,更標志著非英語國家創辦的科學文化專業性學術刊物的誕生。
彭波教授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給了數字科技在抗疫中的大放異彩的機會,更助推數字科技時代的全面到來。在后新冠疫情時代,應建立與數字科技兼容匹配的治理模式,讓具備數字領導力的數字政府成為數字社會的標配。
論文發表于《科學文化(英文)》(Cultures of Science)
論文還試圖回答這一重要議題:在數字科技時代下,持續加速經濟增長的中國,如何改變缺乏文化素養的網絡環境,從而提升數字治理能力?
彭波給出的答案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平臺進行數字科技時代的治理轉型,從互聯網思維轉向數字思維,構建數字思維+“四力”結構模型,提升治理思維能力,從而確保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這一目標,持續展現中國的大國力量與風范。
那么,數字領導力是什么?
論文提出,數字領導力就是在數字科技時代,個人或組織帶領他人、團隊或整個組織充分發揮數字思維,運用數字洞察力、數字決策力、數字執行力、數字引導力確保其目標得以實現而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是在數字科技支撐下有效實施國際治理、國家治理、社會治理和公司治理的一種能力。
數字領導力(Digital leadership,簡寫D-Leadership)的概念,是在以數字技術為中心的技術革命加速重塑社會和世界格局的背景下,對領導力概念的反思、重構和創新。
彭波強調,在國家治理層面,提升數字領導力,治理主體具備數字思維+“四力”是確保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這一目標的基本前提。彭波教授還在論文中提出了以下四個提升數字領導力的策略和建議:
1、數字科技時代“再適應”,啟動一輪“數字素養”大培訓
2、打通“數據孤島”,整合數字技術,構建全國一體化國家大數據平臺
3、重新定位“數字政府”,加強中臺建設
4、培養具有數字領導力人才,致勝未來國際競爭
(圖片來源:人民網)
彭波,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77級本科,MBA,經濟學博士,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原專職副主任,長期在互聯網治理一線擔任領導工作。同時,他還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兼職教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業界導師、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2018年10月應聘回到母校北京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現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雅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重點研究互聯網治理、網絡輿論和新媒體。
2019年,作為首席專家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5G時代互聯網傳播方式的變革和治理對策研究”;2020年,擔任北大新聞與傳播專業本科生必修課《新媒體創作與運營》授課老師,他的課程受到師生的好評,獲得“北京大學2020年在線教學優秀案例”獎項,在 “北京大學在線教育總結會”上作為唯一獲獎代表發言,其課程的視頻在“學習強國”和“抖音”上播放,播放量超過500萬。
近兩年,彭波在核心期刊和主流媒體發表二十余篇文章,其中“中國互聯網治理模式的形成與嬗變(1994-2019)”一文在新聞傳播界權威學術期刊《新聞與傳播研究》刊發,并為《新華文摘》等期刊轉載。(本文首發鈦媒體App,整理|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