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TF的本土發展史上,有一對兄弟,幾乎同時出生、長得也分不出彼此,而最大的不同是,爹不同。
先說這兩兄弟是誰:
哥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出生于2012年5月4日,出生規模330億;
弟弟,嘉實滬深300ETF,出生于2012年5月7日,出生規模193億元。
看規模,倆都含著金湯匙出生;看歷史走勢,畢竟都是完全復制滬深300走勢,所以也分不出彼此。
圖:兩滬深300ETF成立以來凈值走勢
但是,如果以規模變動衡量ETF近兩年的發展水平的話,兩者就大有不同了。
增幅高達115%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今年份額增長了57億份,從去年末的不到50億份,增到當下的107億份,;
增幅為30%
嘉實滬深300ETF今年增長了12.8億份,從去年末的42億份,增長到當下的54億份,。
圖:兩滬深300ETF份額走勢
更值得關注的是,嘉實滬深300ETF中,聯接基金持有比例高達86%(半年報數據),而華泰柏瑞則恰恰相反,聯接基金規模較小。
一個走的是場外路線,一個靠的是場內規模,而對于ETF來說,場內或許才是主戰場。
不得不說,在今年ETF發展的大浪潮中,嘉實滬深300ETF這樣的成績單,并不亮眼。那么,是什么讓倆兄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了呢?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在上交所上市;
嘉實滬深300ETF,在深交所上市。
對于滬深300ETF這種跨市場品種來說,上交所上市的ETF的交易效率,和在深交所上市的交易效率,完全不同。
變相T+0
上交所上市的跨市場ETF,可以做到“”交易。
今天
舉個例子,你買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就可以直接贖回,當然,贖回后,你得到的是一堆股票+現金,你還可以把這堆股票賣出、直接變現;
當天
反之亦然。你申購得到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就可以賣出變現。
T+2
而在深交所上市的嘉實滬深300ETF,就沒有“變相T+0”這么6的操作,只能T日買入/申購,日賣出/贖回。
⒈可以捕捉當天的指數波段,立馬落地為安。
這是多少股票交易者夢寐以求的交易方式啊。舉個例子,大早晨你就有強烈的預感說滬深300指數要大漲,這個時候,你就直接申購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到下午滬深300指數漲幅達到你的預期后,直接賣出,收益落袋。
⒉套利者的福音。
套利者最怕承擔的是時間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舉個例子,當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盤中出現折價的時候,直接以價格買入、以凈值贖回,時間差較短、所需承擔的不確定性風險較小。但是,如此高的交易效率也會令華泰柏瑞滬深300ETF難以出現較高的折溢價套利機會。
T+2天
但嘉實滬深300ETF雖然可能會出現較高的折溢價率,但由于要經歷才能完成完整的套利流程,(備注:投資者也可以了解下深交所RTGS,也許還有其他玩法)
小貼士
至于為什么滬深交易所上市的跨市場ETF會有這樣的交易差別,主要因為,深交所采用的是“T+1逐筆全額非擔保交收”,也就是你申購的ETF份額,T+1日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進行交收,T+2日才能使用;而上交所則天才般的發明了用現金替代深交所股票、活活將跨市場ETF、劈成單市場ETF的方法,帶來了變相T+0交易的便捷。
交易效率高,成交量就會天然變大,對比兩大ETF的日成交量,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近一個月日均成交額高達8.8億元,而嘉實滬深300ETF日均成交額僅有5000萬。
ETF市場中,基本呈現,得交易活躍者得天下的趨勢,所以,或許這就是倆兄弟發展不同的原因之一。
關鍵詞: 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