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吉利集團將布局新能源動力電池,為此還特意注資5000萬,在武漢設立了湖北吉利衡遠新能源科技公司。日前,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黃世霖曾公開表示,動力電池產業已經出現了資源過剩現象,此時吉利入局動力電池行業為哪般呢?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飛速發展,并且在國際市場上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7月10日,在李克強總理的見證下,中國和德國汽車企業的合作全面深入,造車新勢力蔚來與博世簽署戰略合作,除此之外,江淮、大眾中國以及西雅特汽車也宣布在德國柏林簽署諒解備忘錄。也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全面起飛。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上游產業,動力電池一直都是各企業爭相發展的產業之一,其中作為行業龍頭老大的寧德時代,就是憑借動力電池的新風口一躍成為獨角獸的。
有資料顯示,2015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銷售還僅為2.19GWh,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中排名第四。而到2017年,這一數據翻了近6倍,近12GWh的動力電池系統銷量讓寧德時代一舉成為國內第一動力電池生產商,并且超越松下成為世界第一。
事實上,寧德時代的成功并非易事,最近幾年發展迅猛的沃特瑪,遭遇資金困難問題,公司宣布停產放假6個月。與此同時,外企的不斷涌入也加劇了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即便在多方壓力下,寧德時代也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實屬不易。而其他企業想與寧德時代搶占市場,也并非易事。
在動力電池行業已經形成一家獨大的情況下,吉利汽車選擇入局動力電池行業,對此,有專業人士分析稱,動力電池行業產業過剩現象已經顯現,吉利進入動力電池行業并非明智之舉,不過也有人認為吉利提早入局動力電池行業,是在為接下來的動力電池需求做準備。
據了解,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在5-8年,而我國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是在2014年,據此推算,今年也就成為了動力電池“退役”的元年。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報告判斷,2018-2020年全國累計報廢動力電池將達12萬-20萬噸,2025年或達35萬噸。
在動力電池即將迎來大批退休的背景下,新動力電池的需求將會明顯提升,吉利此時入局也可借此搶占市場。另外吉利的入局,可以促進行業良性競爭,從而提升動力電池的質量,以免出現動力電池自燃的情況。
據了解,8月26日,銅陵市一輛安凱客車制造的純電動公交車因電池故障起火。可能大家會認為只有國內動力電池技術存在安全問題,然而國外的特斯拉,也發生過類似自燃事故,今年1月,重慶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未充電、未被碰撞的情況下,電池系統著火引發自燃。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上半年,國內外共發生電動汽車起火事故車輛涉及特斯拉、野馬、江鈴、眾泰等品牌。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所在,質量必須要過關。吉利無論在技術還是產量上與寧德時代都不是一個量級的,不過吉利入局動力電池,也讓其他造車企業多一些選擇性,行業間競爭壓力增大,就會出現優勝劣汰的情況,或許吉利入局動力電池可以促進國內動力電池行業更快速地發展也說不定。